何事入秋

作者: 耳双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10:07 被阅读42次

文:耳双生

淋了一场雨,这滋味感受与前些日子满身的舒爽截然不同,人都说一叶知秋,可今天对秋天的感觉,这场雨似乎来得更早,一雨便见秋。

图片源自网络

想起来一个成语“多事之秋”,我们耳熟能详。但为什么秋天这种自然气候,会被人们用来形容“多事”这样的一种境况?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

提到“多事”,烦躁感就紧跟着扑面而来。人嘛,都不喜欢麻烦,这也是人的共性。最新的研究也表明,人脑的运行机制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就是单任务处理的,只有刻意为之才会进行多任务处理。

可秋天与多事,究竟是怎么联系到了一起的呢?

秋天,这按理说应该是在四季中让我们最有收获的季节。因为一提到秋天,就是各种庄稼成熟的时候,也就意味有吃的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但也许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吃的了,也就意味着回报到达了顶点,从现在开始,需要再等一年才能得到食物到达一年收获的顶点。

这秋天,本就是一个泰极否来的时节点。

万物开始凋零,一切归零,从头开始来过。接下去,从获取的角度,就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过程。心理上自然就有落差。

刘禹锡曾写过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确实,很多骚客的千古佳句,都是在秋天这样一个特别的季节问世,也让“秋”与“伤、悲、愁”这类词语通过口口相传的传播而挂上了勾。

还记得起来,辛弃疾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写至“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被秋瑾作为遗言的“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及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种悲愁情绪,在古代的文人中似乎宣泄得比较集中。

尤其是秋风这种自然现象,是很容易被感知到的。相较其他三个季节所刮的风,秋风别具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见到层层叠叠的腐朽落叶铺满在脚下,然后又被秋风带起,形成秋风扫落叶的景象。也只有在秋天,风才真正具有某种实相,从视觉中就能张扬它的凌厉。

图片源自网络

但就因为这种不同寻常的风,常常引发人的萧肃联想。毕竟,落叶代表的是逝去,按照英文的语法,属于一般过去式。人往往会在面对失去的时候,心中就不由自主地生起波澜,会联想起自己的诸多过去过往,古人所处的,那是一个战乱、饥荒占大比例的时期,难免愁煞人也。

对了,还有“秋后问斩”这个古时的刑场惯例,也大大的加深了秋天的肃杀氛围联想。古人的这种顺应天时,在万物凋零的季节让一个生命结束的做法,也让秋天饱含充斥着人类的爱恨别离诸多故事和事故。

秋雨,则更是直接让人感受到世间的残酷。你眼见着冷下来的,就是这萧萧无边的秋雨。常言道,一层秋雨一层凉。也反应出这样的季节,心态的随之变化,用自然而然这个词,还真的很自然。

大概这诸多的心理或自然的暗合,构成了多事之秋的寓意联想吧。多事的敲在手机上这半天的字,不经意看到一篇新闻推送——《冷空气已发货,中东地区请注意签收》,真巧真及时,转眼就到了同看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节了!

写了这许多,还是用杜牧这首难得的喜庆情绪做个收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愿诸列秋好!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何事入秋

    文:耳双生 淋了一场雨,这滋味感受与前些日子满身的舒爽截然不同,人都说一叶知秋,可今天对秋天的感觉,这场雨似乎来得...

  • 季节入秋,人生入秋

    一阵秋风起,一树秋叶摇。 秋以一地黄叶隆重到来,执着又直接。 忽尔意识到风已微凉,再不似裹着热浪的怪物蛮横地涌动。...

  • 季节入秋,人生入秋

    一阵秋风起,一树秋叶摇。 秋以一地黄叶隆重到来,执着又直接。 忽尔意识到风已微凉,再不似裹着热浪的怪物蛮横地涌动。...

  • 入秋

    花香小筑净人眸, 白衣浅浅渐入秋。 风姿婆娑谁人绣, 只待红叶立枝头。

  • 入秋

    人 ̄生病,总会觉得自己以前对自己应该好点,别人的好固然是好的。但不是你那时正好欠缺的,正如口渴了,想饮 ̄杯白开...

  • 入秋

  • 入秋

    文/青松 所有沉静 总在一场闷热后到来 收获和收藏 正等候和秋风短兵相接 酒令厮杀过后 喝倒了高粱 秋宴就散了 这...

  • 入秋

    一叶秋瞳, 把夏的最后一次回眸, 囚于秋波, 囚于秋水之末。 一枚红枫, 沿着落日山径, 穿过所有季节的脉搏颤动,...

  • 入秋

    2018-08-08 12:47 · 字数 685 秋本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象征着果实累累, 秋也代表着天气凉爽 结...

  • 入秋

    云雨收夏色,温热入秋津。 暑伏双入魂,岂可一日分。 饥食长白果,渴伴松花饮。 蓝天将无限,只是近黄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事入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ga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