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修辞就是一种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以提高语言本身表达效果的方法。在语言文字中,修辞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就包括在新闻作品中的使用。新闻修辞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方法,被广大新闻工作者运用颇多。从其含义方面来说,新闻修辞既是一种传播主体活动,也是一种传播语言现象。
巩衍杞在《新闻修辞》中说,“新闻修辞是新闻传播者依据新闻主题,运用语文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活动。它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以新闻传播者为主体,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综合性的语言文字活动。”修辞手法在新闻中的运用能够为其增色不少,使新闻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修辞在新闻各主要构成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主要体现于标题、导语,以及新闻主体内容中的词语、句式中,本文将主要以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为例,具体分析新闻标题中的修辞运用。新闻中常用的几种辞格(即具体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对偶、双关、借代、夸张等,辞格的选择则是新闻作者根据新闻的不同实际效果需要来选择最佳的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
新闻修辞的手法变幻虽然多种多样,但实际上其起到的效果总体来说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修辞在新闻中的运用具有明确的四种特点,构成了新闻修辞的四大基本原则,即准确具体、新鲜生动、简洁明了和通俗易懂。倘若新闻作者在使用修辞时考虑到这四大原则,并在其行为作品中体现出了这四大特点,那么其对修辞的运用就是比较成功的。
准确具体的特点和原则是由新闻的客观性决定的,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对于事实的陈述要尽量符合客观实际,并能让受众知晓事件的具体过程和细节,因此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也同样要遵循这个原则。有时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可能会使一个新闻事实变得含糊不清,这就要求新闻作者在选择辞格时充分考虑最终的表达效果是否符合准确具体的原则,有选择地使用修辞内容。
新鲜生动是指修辞的运用使原本朴实单调的新闻内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起到提高受众兴趣和注意力的目的。新鲜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它直接决定了受众是否会阅读新闻,因此修辞的新鲜生动原则在新闻中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修辞的新鲜生动还可以增加新闻的趣味性,丰富新闻语言的表达。
简洁明了的原则也是新闻写作的原则之一,目的是用精炼清楚的文字或语言,表达丰富的新闻事实,让受众在有限的篇幅和注意力下接收更多有用的信息[2]。一般来说,新闻的字数长度在所有文章中属于偏短一类,这是由于刊物版面有限且大众能够接收的信息容量有限,要求新闻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完整陈述事实,新闻修辞也同样如此。
通俗易懂原则,由于新闻是一种大众传播方式,它面向的受众具有广泛性,他们的文化层次各异,对新闻的理解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新闻修辞在注重表达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受众的理解力,要考虑受众的年龄、职业、知识水平等差异。
标题是新闻评论“成功”的第一步,而修辞的使用则能为标题锦上添花。
新闻评论是基于新闻所记录的客观事实而发表的意见,是对国家方针政策或社会热点时事问题提出的分析论证。这决定了新闻评论的两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和论理性。
时效性要求新闻评论要能够最快地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论理性则是新闻评论的根本所在,它要求评论能够准确、客观、全面地厘清问题本质与现象,要从不同角度分析事件的各种因素,最终提出建议或解决办法。
新闻评论的论理性要求新闻评论语篇具有论点鲜明、说理清晰、准确到位、有效劝诫的原则,对新闻评论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评论要完整地呈现出作者的观点,并使读者能够有效地理解这些观点,产生一定的思考,最终推动行动的发生。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读者是否阅读某一作品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新闻标题。同样,标题对于新闻评论的意义也十分重大,不仅是新闻评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砝码,还是迅速呈现文章观点的一种手段。以上所提到的新闻评论的特点也对新闻评论标题提出了一些客观要求: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要尽量简洁明了,要能够在短短的几字或十几字内抓住事件的核心要点,且观点鲜明,让人理解文章的大致方向。因此,新闻评论的标题为评论起到了一个辅助理解和阅读的作用。
新闻的吸引力一直是新闻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而修辞手法的使用则能够为新闻锦上添花,如果修辞在新闻评论标题中使用得当,不仅能让标题大放异彩,吸引读者阅读,还能够体现作者和编辑的业务水平。因此,修辞对新闻评论标题的辅助作用具体来说有三: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使标题言简意赅更加凝练,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合理巧妙的修辞运用能使新闻标题更加出彩,但必须注意的是,修辞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仍应该以新闻事实为基础,滥用泛用修辞反而会本末倒置,引起负面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