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达哥拉斯说:“气愤始于愚蠢,终于懊悔。”
发现这两年身体越发变差了,一生气就流鼻血。一开始不注意,以为是上火。直到今年,频繁的流鼻血。情绪一激动,一股血直冲大脑,鼻血就滴出来了。
我开始着急了,阅读了一些关于“如何让人学会不生气”的书籍。
作家端木自在说,养身当以戒闷气为本。要养怡身心,就要下工夫修炼品行,宽厚待人,谦逊处世。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退一步”并非“懦弱”,而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海阔天空。要养怡身心,还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
成年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少生气、不生气,真的很重要。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
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毫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
爱尔玛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他进而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人生气时,很难保持心理平衡,这时体内还会分泌出带有毒素的物质,对健康不利。
经常生气,如果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属于气滞血瘀,此时容易得肝火、肺火和心火,使身体的火更加旺盛,而使得肾气等因素过度虚弱。
如果从西医学的角度来讲,生气会造成很多脏器的危害:
1、对于循环系统的危害最大,会造成缺血性心脏病的发作,尤其是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包炎等疾病易感性增强。因为生气时心脏供血会因为痉挛而导致严重的不足,会引起上述的疾病。
2、生气时会出现肺脏的疾病,因为生气时血氧饱和度会相对降低,体内氧分压减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长此以往会造成慢性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等疾病。
3、生气还会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头晕、头疼、失眠、多梦、健忘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和危害。
《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是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