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要在公共场合, 就能看到一家四口。两个孩子已经变成家庭结构常态。
对老大好还是对老二好?这是个永久的问题,不仅经常要面临亲戚朋友的询问,二胎父母也经常在内心问衡量。
公平是二胎家庭教育的基础,但很多父母经常疑惑:我给他们买一样的衣服,一样的文具,甚至玩具都买一样的,为什么他们还是总打架?老大委屈,老二埋怨?
1、你所认为的公平,其实是假象
在小区楼下散步,经常看到有个妈妈带着两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2岁多,经常穿着姐妹装,引得众人羡慕的目光。大家会说:妈妈真好,衣服都买一样的。二胎妈妈满意的微笑。
一天看见那位妈妈在和一个大男孩争论。原来是男孩是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促销员,妈妈留下电话,可以发一个小猪佩奇的氢气球,姐姐喜欢的不得了,要了两个气球,但并没有给妹妹的意思。
妹妹号啕大哭。妈妈只得去央求男孩再给1个。小伙子共就十个,没办法再给了。妈妈说花钱买行不行?小伙子很为难。
这时候,小伙子同事一个年轻女孩走过来,和小姐姐说:好东西就是要和最爱的人一起分享,阿姨知道你们家肯定有好多分享的故事,你想想有哪些?现在可以分给妹妹一个气球吗?
姐姐犹豫一下,选了一个蓝色的送给了妹妹。
妹妹看了一眼,不高兴,要姐姐手里粉色的。女孩说:妹妹不可以,姐姐愿意分享给你,给哪个就拿哪个。你要说谢谢。妹妹说了我谢谢,两姐妹一蹦一跳走开了。
我默默为小姑娘的行为点赞。虽然帮助这位妈妈解决了个日常问题,但不知道这位妈妈是否意识到问题就在此。
大部分二胎妈妈会为了赢得“公平”的赞誉,而做些表面公平,譬如买公平的买一样的衣服和玩具。
当 “不公平”现象出现时,第一反应就是想尽快平衡物质公平。
实际上,特定时刻,正是教孩子“要和家人分享一切资源”的时候。引导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需要一样一份,且平均数量。有些资源和父母的精力用量一样,要共享,和平一致,才能拥有更多。
不要因为价钱不高的小玩意,或者零食,就为了体现公平,而买两个。首先要思考,这个东西是否真的有必要买2个一摸一样的。
2、假象公平,长大后就是斤斤计较
有个两男孩妈妈讲最近的苦恼,家里换大房子搬新家,本来是高兴的事情。结果2个儿子,到新房子就抢大房间占有权。
这位妈妈一直以来很注意物质分配均匀,所有物质必须一样一个。连买房子都要2个同等面积同等朝向的卧室,结果,还是引起两个孩子冲突,升级矛盾几天没说话了,原因在于,一个房间比另一个大0.5平米。
这位妈妈不理解,为什么连袜子都给他们买一摸一样的,到紧要关头,他们俩就这么不能理解大人的苦衷?
假象公平长期存在于家庭关系中,就会误导孩子们关注权益和物质平衡。那试想一下孩子们长大了,父母渐渐老去了,照顾和关怀的责任,都需要手足来一起分担,那这些斤斤计较的孩子,又会怎样思考公平呢?
3、真正的公平是让爱平等
在二胎家庭里,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烦躁的父母,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种是干脆不听事情原委,重点批评老大不懂事、不谦让,也随后说说小的。
另一种情况是,看见了事情经过,为了达到公平,各自惩罚。但是很少有父母分析争执背后的原因,以及惩罚的效果。
父母应该感受每个孩子背后的内心需要。一次争吵,一次过时,一次不愿意分享,一次不喜欢他,一次流泪,都积极交流,不带有任何情绪,公平交流,关注进展。这样的区别对待,平等关注,才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公平”,进而富足内心。
手足之情,不是每个人必须的感情,所以作为父母,只认为做到所谓的“公平”就可以培养成为手足情深。父母千万别放弃重要的时机,让孩子认知亲密关系更深一层的感受。
以上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