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下旨,让曾国藩招降石达开,并许诺高官厚禄。曾国藩告诉皇帝,石达开能力强,意志坚定,他不会归顺朝廷,即便石达开输给韦昌辉。
1855年,石达开督师湖口,以曾国藩的“得胜之师”决战。此时,湘军连续取得湘潭之战、岳州之战、武昌之战、田家镇之战胜利,气势如虹。
曾国藩甚至放下狠话,要在过年之前拿下安庆、南京,擒拿洪秀全、杨秀清,建立宏伟大业。谁知,他遇到了24岁的翼王石达开。
九江、湖口城下对决,湘军水师被分割在长江、鄱阳湖两处。罗大纲趁机发起夜袭,焚烧湘军大型战船,俘获曾国藩旗舰,取得大捷。
曾国藩羞愧难当,准备投水自尽,被李元度、彭玉麟劝阻。接着,秦日纲、韦俊军团反攻湖北,第三次拿下武昌,胡林翼分兵回援,太平西征迎来转机。
胡林翼离开后,曾国藩继续留在江西,围困九江。年底,石达开西征,从湖北杀入江西,在樟树镇打垮湘军主力周凤山部,攻克八府四十七县,把曾国藩围困在南昌孤城。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太平军控制了萍乡,湖南湘军进不来,曾国藩惶恐不安,生怕被石达开俘虏。但是,杨秀清急需摧毁“江南大营”,调走石达开,曾国藩总算喘了一口气。
石达开西征上游,以及经略江西,取得重大成果。石达开懂得如何治理地方,发展生产,也知道怎样笼络读书人,挖掘清朝统治的根基。
对此,左宗棠叹息:“甘愿从逆,民心全变,恐江西之事不可为。”意思是,江西民众都倾向石达开,此人懂得争取民心,江西大势已去。
石达开能力强,也引起了咸丰皇帝的注意。起初,湘军连续获胜,咸丰对局势充满信心,谁知石达开在九江、湖口扳回一局,还经略江西,让湘军元气大伤,不由刮目相看。
1856年,太平军兵强马壮,军事上达到了极盛,清军处处挨打。但是,杨秀清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激化了内部矛盾,酿成天京事变。
洪秀全借助北王韦昌辉力量,除掉杨秀清。石达开在湖北督师,没有践行与韦昌辉的“诛杨协议”,洪秀全又没书面圣旨,承认事变合法性,故而事态扩大。
韦昌辉恼火石达开故意迟到,回来还斥责自己,动了杀心。石达开连夜出走,韦昌辉恼羞成怒,当即攻打翼王府,杀了一千余人。
石达开回到湖北洪山,组建“靖难军团”,杀向南京,并扬言:“如果得不到韦昌辉狗头,则班师回朝,攻灭京师”,对洪秀全、韦昌辉施加压力。
韦昌辉滥杀,不得人心,石达开又多咄咄逼人,局势恶化到极点。此时,洪秀全与韦昌辉在京城,石达开真的进攻南京,就是“叛逆”,也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为此,石达开选择在宁国,与清军交战,观察局势变化。此时,咸丰也察觉到太平天国将会有一场激烈战斗,一旦石达开攻打南京,洪秀全、韦昌辉将会联手,太平军全面内战。
局势尚未明朗,咸丰动了招降石达开的念头。咸丰认为,石达开能力强,还是读书人,当年极力参加科举考试,只是没能如愿。如今,石达开一家老小都死于韦昌辉之手,应该乘此机会招降他。
曾国藩在江西作战,石达开在皖南宁国,正好是“邻居”。如此,咸丰把这个任务交给曾国藩,让他去劝降石达开,并许诺高官厚禄,以此瓦解太平天国。
咸丰的想法很美好,甚至可以说充满“幻想”。但是,曾国藩是聪明人,他知道石达开并非池中之物,岂能投降清朝。
石达开家境富裕,温饱没问题,并非到了非要起义不可的地步。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再则,此时石达开威望如日冲天,岂能接受手下败将的招降呢?
曾国藩给咸丰的奏折,强调石达开能征惯战,又深得人心,胸怀抱负,即便他输给洪秀全、韦昌辉,也不会投降清朝。
史载:“若其石逆胜而洪韦败,则该逆挟诡诈以驭众,假仁义以要民,方且飞扬自恣,未必蘧有投诚之心。”
曾国藩有自知之明,婉拒咸丰的旨意,没有去招降石达开,自找没趣。九江守将林启荣,东王杨秀清亲信,成为曾国藩劝降目标,但也没结果,林启荣拒绝投降。
瑞州守将赖裕新,曾国藩亲自带兵围攻,外援断绝。此时,曾国藩派人入城去劝降,赖裕新也不理会,还让使者告诉曾国藩,让他赶紧来决战。
韦昌辉,陷入绝境,成为太平天国的敌人。洪秀全下旨,让太平军联合起来讨伐韦昌辉,擒拿北王。此时,韦昌辉有一万个理由投降清朝,但也没有,即便他最终败亡,也不考虑归顺清朝。
韦昌辉、石达开、林启荣、赖裕新这些猛人,信念坚定,是一条汉子。可惜,太平天国自己内讧,没能拧成一股绳,兄弟阋墙,便宜了湘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