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高三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孤独?
题主是一位高三的学生,为了好好学习,他把座位调到教室一角落,课间除了逛逛,醒瞌睡,就是在课桌上做作业,他觉得有点孤独,没有人可以倾诉。
这个问题的痛点是孤独。那么何为“孤独”?
孤独,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诚然,孤独是一种主观感受。既然是主观感受,那么每个人对孤独的理解是不同的。
我理解的“孤独”不太一样。
寂寞使人空虚,“孤独”使人成长。
如上面场景所说的孤独,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寂寞,是一种心灵的空虚。这种寂寞,源于内心思想的贫瘠,进而引起了对独处的恐慌。
我们的大脑每天充斥着海量的信息,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各种人有打不完的交道。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当我们慢慢习惯,这种被外在力量控制的感觉,突然一下,拥有大量可支配时间时,我们就会恐慌和无所适从。
而“孤独”是一种内心的笃定,为了追求内心思考而刻意为之的独处,它是主动放弃与周遭的喧哗为伍,遁入自身“世界”的一种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它帮助我们向内求索,从而知道,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我自己就挺喜欢独处的,每天下班后,我会在地铁里,肆意地听着歌,看着书,进行独立思考。看似在地铁人潮汹涌,但我徜徉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正在做的事。
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被周遭环境或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控制自己人生的开始。
古人云:“君子讲究慎独”。
从人群抽身而出,独自面对真实自我的思绪,去思考之于自己,当下究竟要去做什么,自己安身立命的能力在哪里。多思考这些问题,对于人生,显然是更为重要的。
没有人可以倾诉,那就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
有时候,我们太在乎外界的“声音”,太依赖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忽略了我们最好的朋友其实是“自己”。
想想,我们多久没有和自己好好“对话”了,内心的焦躁不安,心烦意乱,都是我们疏于关心“自己”导致的。
和自己内心“对话”,让自己在思考中不断成长,不断笃定自己当下所为,享受独处,在独处中升华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