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在经历了2017、2018两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作之后,终于在2019年3月初决心开始日更,原因很简单,自己有太多想写的文章,想发表的意见,不是为了别人,而是写给自己看,希望简书的文章成为自己的一部编年史,供以后的自己和家人怀念。想到这里,自己再也没有借口不开始写,管他写的好不好,上吧。经历了日更22天后,我有以下的体会:
1、生活中可写的东西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起初我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每天绞尽脑汁都憋不出7个字来。但其实写作的门槛很低,不必写高深的哲理,也不必用华美的辞藻,咱就写身边的人和事,再加上自己的感悟。比如我22天的日更,有3篇日记,4篇自己育儿的感想,2篇健康方面的行动。。。凡事都可以写,只要你开头了,你就能源源不断的写下去,不假思索的写作才是最真实的。
当然如果你平时留意观察生活,可写的东西就更多了,准备好一个小笔记本(或者手机APP),随时把自己的灵感写下来,把自己的见闻写下来(或者拍下来)。等到安静的时候,把这些材料整理一下,随便一两百字就可以写出来。比如那天我正在看两会的报道,马上就想到一个话题“如何高效的开会”,结合两会的组织安排,就写出了一篇有关高效开会的文章。
2、灵感不仅仅是想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
灵感可遇而不可求,我的观点是,不要等到有灵感了才开始写作,给自己设定一个安静的写作的时间。比如晚上9点到10点,坐下来好好写,你全身心投入进去后,会越写越多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写作最好的灵感。比如今天,我就是想写一下22天来的体会,本来打算写200字,但现在我的感受越来越多,看来500字都打不住了。因为我写的东西就是我的真情实感。
3、如果你能把一些东西写出来,证明你是真正懂了
阅读->理解->写作->践行;这是一个黄金路线,一件事情你要是能把它写出来,并说给别人听,就说明你是真正的懂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开完会后,总要有人做会议纪要,那个写会议纪要的人,绝对是完全理解会议细节的人。下次你自己写会议纪要试试,因为你在写的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你自然会去搞清楚,直到弄懂为止。
4、日更之后,拖延症正在慢慢好转
有了日更的任务,我就无法拖延了,今天的文章必须今天写好并发布,这就是“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其实现在发现任何事都是这样,当你开始给自己打卡的时候,你就开始自律了。若你无法约束自己,则可以加入一些打卡群什么的。总之,当一个人开始自律的时候,一个强大的人会慢慢走在路上。
5、写作,更能促进我践行
我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一件事情当你写出来之后,你就会开始注意自己写的对不对,自己能不能做到,若自己写的东西自己不能做到,则就会不好意思,反过来督促自己做到。比如我之前写的《用云笔记打造自己的效率系统》,写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完美,可实践起来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不是每天坚持同样的标准,自己在朋友面前都显得不好意思,只得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完善,才能打消自己/别人的疑虑。
好了,写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