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家长,我们会以长辈和过来人的身份要求孩子,甚至命令孩子必须做到什么程度。这个过程会演变成“我都是为你好”,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叛逆,不听话…那么在整个的交流中,家长应该注意点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能“听话”不叛逆呢?
跟孩子说话也要注意点家长应该避免的几种错误交流方式
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沟通方式,不但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家长应该尽力避免。这些沟通方式包括:恐吓、贿赂、许诺和挖苦。
一、恐吓。
对于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时,他听不到“如果你”这三个字,他听到的只是“再做这件事”。有时他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一种挑战,而自主权是人类天生的需求之一,当孩子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就会再次重复相同的动作,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
二、贿赂。
所谓贿赂就是明确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些事或者不再做某些事,就能得到某种奖赏。比如:“如果你对弟弟好一点,我会带你去看电影”,“如果你背会这首诗,我就奖你一块巧克力”等。这种贿赂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能不能变好的能力的怀疑。比如,“如果你背会这首诗”,意思是说“我们不确定你能背会。”此外,这种方式还会引起有些孩子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这样持续下去,很快会导致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让家长跟他的“好的”行为交换,孩子对奖赏的要求会日益增长。
三、许诺。
家长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家长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孩子得到许诺要去动物园玩,她会认为是这样承诺的:那天不会下雨,车子会在车库里,她不会生病。但是,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意外,如果发生意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会认为家长不能信任。家长也不应该要求孩子为将来的好行为,或者停止过去的不端行为作出保证。如果孩子作出保证,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就等于教孩子说到可以不做到。
四、挖苦。
挖苦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听不进去?”“你太没礼貌了,你是山里长大的野孩子吗?”家长这样说的时候,甚至意识不到这样的话是人身攻击。这样和孩子沟通,只会导致孩子的反击。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家长要避免这样的言语:“什么让你觉得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你几乎生下来就没有脑子,你还以为你很聪明呢!”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家长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眼中的形象,还是他在同龄人眼中的形象。
跟孩子说话也要注意点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尊重孩子,就像希望孩子尊重自己那样。这样家长对孩子才能既充满关爱,又不失权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