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写作计划之三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0754/48b5e21831b8dcc6.jpg)
年过三十之后,每次同学聚会,话题无非就是:房子、车子、票子和孩子。
这次的话题中,出现了两个极端观点,说白了就是:年薪二十万的同学阿明为了买房省吃俭用和年薪十八万的同学阿原不买房经常去旅行。
阿明说:你都没钱买房子,为什么还要去旅行?
阿原说:我宁愿选择诗与远方,也不要苟且活着。
孰对孰错?我们难以评论,还是先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一、阿明的未来
阿明来自粤西的一个小镇,父母靠开杂货店养大他们三兄妹。随着他和两个妹妹都大学毕业并顺利找到工作,父母终于舒了口气。阿明也很争气,学习努力,大学不少拿奖学金,工作也勤奋,颇得上司赏识。
但随着第一个孩子即将到来,阿明遇到了很多年轻人无法避开的难题:买房。对于一个来自乡镇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不仅是阿明的难题,也是阿明父母的难题。
从乡村到城市,阿明切身体会到这种阶层变化的不容易,自己曾经是城市的流浪者,发誓要在城市里给孩子一个故乡。
阿明与妻子凑齐所有积蓄,刚刚够看中的位于市郊的房子的首付,订了房,两个人瞬间又回到一穷二白的时期,况且后来还要装修、生孩等大笔大笔的开销等着。但是他们都不愿当啃老族,觉得父母将自己养大已不易,不能再盯上他们的养老本了。
狠狠心,他们拿出所有积蓄付了首期,让自己的小家庭生根了。
为了每期的房贷和装修款,阿明在拼命提高业绩的同时,还利用自己计算机能力接了几件私活,推掉饭局,婉拒了球友,经常通宵达旦地赶工。但是换来的,是生活质量的大幅度减低,工作压力的多维度增加,夫妻感情矛盾频发,甚至还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吵到要离婚。
有时候,在拥挤的地铁上,阿明拖着疲惫的身躯,会问自己:这是怎么了?值得吗?
但是,每次站在还在建设的自己未来的房子前面,阿明就会坚定地告诉自己:只要在城市里扎下根来,给孩子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现在多苦都值得。
二、阿原的现在
阿原则是另外一种活法。
虽然他们曾经是同桌,考试中互抄试卷,球场上相互配合,连追女孩子时的情书都是讨论着写的。但是现实将他们慢慢分开了。来自珠三角城市的阿原,从来都不把买房子当成自己的生活选项。
阿原在一家外企的新媒体部任运营专员,没有多大的梦想,干好自己那份活,拿到足额年薪,就可以到处旅行,随时泡妞了。
这些年,阿原去珠峰爬雪山,去巴西潜水,去西班牙看斗牛,去意大利听歌剧,去重庆和女网友吃火锅,去北京拜师学太极……他到处走到处看,就是不想有一处安定的窝。
阿原说,反正我也买不起房子,干嘛要去想这个问题。
毕业几年,阿明买房的目标坚定,所以每年都存一笔钱。阿原的玩性不改,所以月月光年年光,除了一部几万块的单反和一把上万块的电吉他,好像就一无所有了。
但仔细观察,其实也并非如此。阿明和阿原站在一起,你可能不会相信他们是同龄人,憔悴的阿明看起来好像四十多了,而阿原还保持的阳光男孩的样子。更重要的是,阿原社会圈子越来越广,朋友越来越多,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似乎更能适应各种新事物。因为他在行业中玩得风生水起,常常有猎头找到他,以高薪诱惑。
但阿原还没有下决定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的领域与岗位,他说:我现在过得不错,为什么要改变?
三、活在当下,还是活在未来,你总得选一个。
阿原享受现在,阿明为了未来。
阿明说:你都没钱买房子,为什么还要去旅行?
阿原说:我宁愿选择诗与远方,也不要苟且活着。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二选一的问题,你选了这一项,就必须放弃另一项。
你呢?选哪个?
2016.1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