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宁德文史
宁德寿宁斜滩防卫矛盾器材的文史

宁德寿宁斜滩防卫矛盾器材的文史

作者: 宁德城市资讯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23:02 被阅读0次

一顶类似斗笠状的藤牌和与之相配套的、攻击用的长矛刀。就是那时寿宁家家户户的防卫工具,古时老百姓称使用藤牌大刀的兵种为藤牌军。战场上,藤牌军进攻时,个个顶着藤牌匍匐前进,好像可移动的一堵挡墙;敌人来袭时,则可将藤牌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可挡住外敌正面射来的箭矢或刺来的刀枪。每当敌军射箭耗尽之时,藤牌军便一跃而起呼啸出击,变守为攻。

据《明史·兵志》记载,“明朝嘉庆年间,戚继光带兵抗倭,使用藤牌军屡战屡胜。”明代以来,闽东山乡中持藤牌习武者众多,民间出现不少武艺高手,他们担负着守卫家乡的重任。

寿宁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八至四十一年间(即1559-1562年),寿宁境内外屡有山寇作乱、海寇进犯、倭寇侵扰,外患不断,百姓损失惨重。这个时期,由于水陆交通航道便捷,古镇斜滩发展成为闽东北经济商贸中心之一。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时任寿宁县令的江西建昌人戴镗体察实情,上书朝廷,获准在寿宁南部的斜滩境内险要处设置车岭关、绝险关、铁关,号称“三关”(清初增设“平氛关”),连同院洋隘,又称“四隘”,每道关隘墙门上均题刻关名石碑(匾)。

那时候,在斜滩的茶行商号和富豪人家也纷纷雇佣保镖包运货物、看管商铺和守卫庭院,其中不乏有藤牌兵丁。地方史料查证,1656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率部在宁德一带抗清复明,为壮大军力,招募了大批来自边区传习藤牌的游兵散勇,加以训练之后,在与清兵作战中,藤牌军发挥了克敌制胜的主力军作用。

后来,郑成功移师北上,而那些不愿北移的周边士兵就分散回家。其中,一部分人乘船逆流而上,来到寿宁重镇斜滩,他们见这里山清水秀、繁荣富庶,便愿意留下弃甲归田、休养生息,或被雇佣为富贵人家长年看宅护院,度过一生。

▍内容来源:明史·兵志地方县志等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相关文章

  • 宁德寿宁斜滩防卫矛盾器材的文史

    一顶类似斗笠状的藤牌和与之相配套的、攻击用的长矛刀。就是那时寿宁家家户户的防卫工具,古时老百姓称使用藤牌大刀的兵种...

  • 寿宁一日游

    2018年11月4日,周日,天气阴。久闻寿宁斜滩三光虎墓无比灵验,风水宝地,求子和做生意的人都趋之若鹜。于是乎,我...

  • …宁德寿宁山地越野赛趣事

    刚参加邵武越野赛回来没几天,沙爷爷因为在邵武赛道遇到的女神一直设能找到,而耿耿于怀,听说寿宁赛事女神也要去,为了...

  • 宁德寿宁蔡知县求雨遭捉弄

    说起百丈潭的祈雨,那绝对是一趟苦差事。炎炎夏日,铄石流金,祈雨的乡绅耆老(多数是老年人),顺着崎岖的山路,三步一叩...

  • 宁德寿宁那些年的黄阳隘

    黄阳隘位于坑底乡长岭村,是寿宁目前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关隘,属古代军事防御设施,以它为代表,可令人想见当年十六隘之雄...

  • 宁德寿宁石井古村的传说

    传说曾经有一挑货郎路经此地,在一巨石上歇息时,发现石头上刻有10个字,挑货郎饶有兴趣的念了起来,此时发现头顶上乌云...

  • 宁德那些年的灵霍文史

    去县趏灵霍”,人们已无法弄懂这句民谣盛传的年代了,谣谚 “去县趏灵霍”全句意思说,乡下人去一次县城很不容易,如果到...

  • 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乡寿宁位于福建省东部宁德市。一个高山地区,所以靠山吃山。特产也挺多的,长大后离开家乡特别想念那些特产。网上整...

  • 宁德寿宁清源后洋村的前世今生

    后洋村位于寿宁县清源乡西北部,背靠猪母岗,面朝笔架山,村前小溪环绕而过,东与小托接壤,西与托溪乡交界,南连日洋埔。...

  • 宁德寿宁芹洋广地村的前世今生

    广地村在宁德寿宁芹洋乡东部,海拔543米,距乡政府所在地芹洋村6公里,主姓朱、黄。相传朱、黄之前有张姓,张姓之前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宁德寿宁斜滩防卫矛盾器材的文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q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