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1599年至1602年间,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了克劳狄斯谋杀兄弟,篡位后赢取嫂嫂乔特鲁德,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得知真相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善恶到头终有报”故事的结尾,叔父作茧自缚,死于自备的毒酒之下。而哈姆雷特虽然复仇成功,但也搭上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400多年来,哈姆雷特 不断被搬上话剧舞台。剧中人物复杂的性格,及丰富的悲剧艺术手法,让这部剧作成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成就。
每次阅读,都有新的体会。这一次,我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如天使般纯真;一副似狐狸般狡黠
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是丹麦国王的兄弟。国王在位期间,英勇善战,深受国民爱戴。克劳狄斯像一头忠犬般,十分讨好国王哥哥,也得到了哥哥百分百的信任。
或许,莎翁早就在此埋下了伏笔。克劳狄斯长相十分难堪,用哈姆雷特的话说,“叔叔和自己的父亲相比,简直就是丑怪和天神。”在莎翁的笔下,丑恶的外表下,必定也会包裹着一颗丑恶的内心。
克劳狄斯精于算计,一方面在国王面前谄媚、讨好,另一方面,却觊觎王位和皇嫂。于是,他趁国王在花园睡觉的时候,将一小瓶盛满毒草汁的药水注入到国王的耳腔之内,瞬间毒液蔓延全身,国王死在了睡梦中。
做了一场梦的时间,就被兄弟夺去了王冠、爱妻、还有生命。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只是不知道,过去是梦,还是即将入梦。
世人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往往你身边最近的人,才能伤害到你”。
这或许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人都有两副面孔,可能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露出狰狞的爪牙,让我们不得不怀疑,曾经的单纯、美好,是否真的存在。
我们怀着一颗善心,去善待每一个真诚对我们的人;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凡事留几分,留几分来保护自己。
乔特鲁德(葛特露)
乔特鲁德是哈姆雷特的母亲,是丹麦高高在上的皇后。国王对皇后,十分珍惜。捧在手心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珍惜到不愿让夜晚的冷风吹痛皇后的脸庞。
只可惜,这对琴瑟和鸣、令人羡煞的璧人终究也还是逃不出分离的结局。国王去世后,所有人都觉得,比起远在德国的皇子哈姆雷特,皇后应该是最伤心的。
她的确难过,每天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可是,眼泪还没有干涸、黑发还没有银丝之际,乔特鲁德就已经收拾好心情,改嫁给了新国王,也就是毒害自己夫君的凶手。
哈姆雷特看着眼睛上,还挂着红肿的母亲,感叹道,“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上帝呀,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
他觉得母亲是虚伪的、懦弱的、不忠贞的。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母亲居然就能迫不及待地钻进乱伦的衾被里。这行为使贞洁蒙污;使美德变得伪善。
世人都渴望忠贞不渝的爱情,在荷尔蒙的刺激下,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但是,热情终究会消散,一切的感性也终将归于理性。
我不能说乔特鲁德,这样迅速地“移情别恋”就是对的。但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女人为了取悦男人而搔首弄姿,女人以夫君的权贵划分三六九等。女人,为了保持自己日后的荣华和尊贵,投入位高权重的国王怀中,也是情理之中。
乔特鲁德有两副面孔,一副抹着眼泪,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夫君不要离去;一副识时务的投入到新国王的衾被。奈何,在她们的眼里,爱情也不过如此。
奥菲利娅
故事中,奥菲利娅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她善良、正直,似乎不该被卷入这场悲剧中,却也不得不成了悲剧中的女主角。
她面容娇好,哈姆雷特看到她非常心动。犹如,落叶迫不及待地想要亲吻大地;露珠留恋初晨的嫩叶。哈姆雷特将这份爱慕,化作语言,在字里行间,诉说着爱的情愫。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话,可是我的爱永没有改变。亲爱的奥菲利娅,我的诗写得太坏,我不会用诗句来书写我的愁怀,可请你相信,我最爱的是你。”
奥菲利娅倾慕哈姆雷特的才情,也想要接受这一片赤子之心。但是,出于父亲和哥哥的劝告,奥菲利娅不敢将自己的心交给他。
哈姆雷特是王子,王子的感情是不属于自己的。奥菲利娅也担心,一旦动心,或是将自己的美丽袒露给月亮之后,她将遭受损失、和锥心的生离。
于是,她没有接受哈姆雷特的求爱,也决定退还了哈姆雷特曾经送过的礼物。父王去世、皇位被夺、母亲嫁给杀父仇人、被心爱的女人拒绝,这一波波、一件件,犹如洪水猛兽,在哈姆雷特的周边嘶吼。
好在,他还算清醒,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尽管如此,他也借机说了许多颠三倒四、疯疯癫癫的话,来迷惑叔父。
奥菲利娅并不知情,哈姆雷特那痴癫的话语,让奥菲利娅痛苦万分。她甚至觉得自己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和不幸的那个。曾经,她品尝过芬芳的甘蜜;也见识过银铃般谐和的理智,但是,那些过去的繁华,却都化作了今朝的泥土。
或许,奥菲利娅并没有自己想像的那般坚定,可以轻易操控自己的心。她或许早就对这位王子倾慕良久了,也或许早就认定这个人了。但是,长辈的劝告、身份的悬殊、瞻前顾后的性格,让奥菲利娅错过了王子的爱、也错过了爱王子的自己。
在爱情面前,奥菲利娅有两副面孔,一副倾慕着哈姆雷特;一副故作镇定、“绝情拒绝”。世人都认为,爱情最美的样子,就是错过;但其实,这不过是错过爱情的人,用来安慰自己的说辞罢了。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勇敢、正直、善良,一切从心。他是那么的愤世嫉俗、嫉恶如仇,但是,在面临生存的问题上,他也露出了另外一副面孔。
得知叔父杀了自己的父亲时,他因怒火绷起的血管已经像愤怒的雄狮一般,竖起根根青筋。但是,为了给父亲报仇,他决定伺机而动,顺水推舟地装疯。
他的疯言疯语甚至骗过了他曾经最爱的奥菲利娅。
世人都有两副面孔,因为内心的恐惧,所以,开启了“趋利避害”的心理机制。趋利避害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普通。
墨子说,“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利,所得而喜也。即得是而喜,则是利也。害,所得而恶也。即得是而恶,则是害也。”
也就是说,趋利避害还是要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准则的,不能一味地“宠溺”着它。
趋利避害中的“趋利”到底也不能像克劳狄斯一般,为了自我的私欲,去毒害皇兄、甚至在东窗事发后,暗算自己的侄儿哈姆雷特。
那么,“避害”是不是就可以远离是非,高挂“事不关己”的牌子呢?这让我想起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女主角路遥,因为学校中,同学的恶意中伤和诋毁,终日郁郁寡欢,抬不起头来。没有人愿意相信她的清白,都在人云亦云地去伤害她或是“事不关己”的选择沉默。
最后,路遥终于不堪语言的“重负”,选择跳湖。
路遥的悲剧,就是大家事不关己的结果。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所有人都选择在一旁沉默。可见,“趋利避害”少了道德底线和准则,将会成为一把“无形的利刃”,刺伤无辜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孔,一副像天使般纯真;一副似狐狸般狡黠。左边天使、右边狐狸,中间是道德的天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