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水稻国审标准变否?

水稻国审标准变否?

作者: 画皿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06:46 被阅读0次

    重磅︱国审标准变了!只要品种满足“绿色优质”,用途“特殊”,“增产”与否不重要了……

    7月20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了新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下称“审定标准”),包括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五种农业部要求必须审定的作物,并表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已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

    当前,在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背景下,为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提出新要求,品种审定工作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品质为方向,以鼓励创新为根本,把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审定标准》遵守三项原则

    (1)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为实施“藏粮于技”提供支撑。

    (2)突出绿色发展。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3)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加工专用型、特殊用途及有有市场需求的特殊类型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分类制订标准

    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三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审定标准,各专业委员会按相应审定标准对不同用途的作物分别开展审定。

    (1)高产稳产品种。要求品种高产稳产,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骨干品种)增产3%以上。

    (2)绿色优质品种。要求品种具有抵御非生物逆境(干旱、盐碱、重金属污染、异常气候等)、生物侵害(病虫害等)、水分养分高效利用和品质优良等性状,大幅度节约水肥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适宜机械化作业或轻简化栽培,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品种试验产量可适当放宽,具体由专业委员会把握。

    (3)特殊类型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于特殊类型或特殊用途品种,如资源高效利用品种、水稻耐盐(碱)及镉低积累品种、栽培条件特殊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等,申请者可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提出品种审定标准,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并自行开展相应作物品种试验。各作物除已列出的特殊类型品种外,其他特殊类型品种可参照执行。

    品种审定委员会表示,品种审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农业生产筛选最先进、最适应、最安全的新品种。在品种审定过程中,对于品种试验和《审定标准》不适应生产实际的情况,随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经主任委员会研究同意及时对试验进行调整,对《审定标准》进行补充完善。

    针对影响面更为广泛的水稻、玉米,农财君找出新旧标准进行了对比,发现变化还是很大的,具体的审定标准往下看详细规定。

    1

    稻品种审定标准变化

    (1)有关稻瘟病标准的规定没变,增加很多病害鉴定。

    (2)提出全新概念“绿色优质”,并分抗病、抗虫、优质、轻简化栽培给出不同标准。

    (3)增加了特殊类型品种——糯稻品种的标准设定,除了满足基本条件外,支链淀粉含量≥98%。

    2

    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变化

    (1)仅对“高产稳产品种”有增产要求,标准降低了。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旧标准≥5.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1.0%(旧标准≥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60%(旧标准≥70%)。

    (2)提出全新概念“绿色优质”,分抗病、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品种制订了不同标准。

    (3)特殊品种特性对标准有所放宽,比如甜加糯型鲜食玉米不再要求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10.0%。

    附:

    稻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1 基本条件

    1.1抗性(病、虫、冷、热)

    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生育期

    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结实率

    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旱稻品种抗旱性

    抗旱级别≤5级。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或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2.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75%。

    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3个百分点。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2个百分点。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病品种:南方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且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武陵山区稻区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北方稻区粳稻和南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达到抗以上,同时条纹叶枯病达到抗以上。

    2.2.2抗虫品种:早籼对白背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达到中抗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品种一个级别以上。

    2.2.3优质品种:品种品质达到部颁标准2级及以上。

    2.2.4轻简化栽培品种:机械插秧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直播品种:抗倒伏程度≤3级,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108天,芽期耐低氧发芽(淹水条件下成秧率≥80%)、发芽率≥90%,双季早稻苗期耐寒;双季晚稻每年区域试验结实率平均不低于对照。

    2.3特殊类型品种

    糯稻品种:支链淀粉含量≥98%。

    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

    1 基本条件

    1.1抗病性

    1.1.1籽粒用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大斑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纹枯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及人工接种鉴定未同时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灰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

    东南春玉米类型区:小斑病。

    1.1.2青贮玉米品种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大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玉米类型区: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玉米区品种还应对以下抗病性进行鉴定。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灰斑病。

    西北春玉米类型区:丝黑穗病。

    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瘤黑粉病。

    西南春玉米类型区、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东南春玉米类型区:灰斑病、南方锈病。

    1.1.3鲜食甜玉米品种、糯玉米品种

    北方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大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黄淮海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矮花叶病、小斑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西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小斑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东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瘤黑粉、丝黑穗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纹枯病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1.1.4爆裂玉米品种

    茎腐病、穗腐病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均未达到高感。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丝黑穗病、瘤黑粉病。

    1.2生育期

    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黄淮海夏玉米类型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1.0天,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西北春玉米类型区:每年区域试验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2.0天,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玉米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抗倒伏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分别≤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比例不超过20%。

    1.4品质

    普通玉米品种籽粒容重≥73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69.0%,粗蛋白质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

    2 分类品种条件

    2.1高产稳产品种

    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60%。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病品种: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所在区域鉴定病害均达到中抗及以上。

    2.2.2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品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品种。

    含水量低: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6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相当,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产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

    抗倒伏: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 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与对照相当,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

    高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50%。东北中熟组和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30%, 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50%。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70%。

    抗倒伏、含水量低: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5.0%,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倒性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东北中熟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夏播组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的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90%。

    2.3特殊类型品种

    2.3.1糯玉米(干籽粒)、高油、高赖氨酸(优质蛋白玉米,QPM)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10.0%。

    品质。糯玉米(干籽粒):粗淀粉含量(干基)≥69.0%,支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97.0%。高油玉米:粗脂肪(干基)含量≥7.5%。高赖氨酸玉米:赖氨酸(干基)含量≥0.4%。

    2.3.2青贮玉米(不包括粮饲兼用)

    生物产量。收获时的鲜物质产量(公斤/亩),干物质含量(%),或其他衡量指标。

    生育期。以同一生态类型区大面积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或国家(省)区域试验的普通玉米对照品种为对照,普通玉米对照品种黑层出现时,参试品种的乳线位置应≥1/2。

    品质。整株粗蛋白含量≥7.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3%,淀粉含量≥25%;持绿性,收获期全株保持绿色的叶片所占比例(%)。

    抗倒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大于等于10.0%的试验点比例≤20%;或每年倒伏倒折率之和平均不高于对照。

    2.3.3鲜食甜玉米品种、鲜食糯玉米品种

    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鲜食甜玉米品种:鲜样品可溶性总糖含量。鲜食糯玉米品种: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甜加糯型(同一果穗上同时存在甜和糯两种类型籽粒,属糯玉米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直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5.0%。

    产量。鲜果穗产量(公斤/亩)。

    2.3.4爆裂玉米品种

    品质。膨化倍数,爆花率,籽粒颜色。

    抗倒性。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

    本文由农财网种业宝典综合整理。

    水稻国审标准变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稻国审标准变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s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