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吟诵第七课《咏鹅》

吟诵第七课《咏鹅》

作者: zy复制小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22:07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熟悉又可爱的小诗《咏鹅》,据说这是一首神童诗,为什么呢?在今天的故事里找答案吧!

    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骆宾王。骆宾王小的时候生活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爸爸去山东做官,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他的爷爷对于小骆宾王的教育是很认真。从小就让他读四书五经,所以他小小年纪就可以对诗。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是一首古体诗歌,所以诗歌的第一句只有三个字,其他句子有五个字,这就是古体诗歌的特点。诗意很简单: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为什么这首诗这么有名呢?除了作者是一位7岁的小孩儿,还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妙处呢?

    诗的题目为咏鹅。咏在小篆里写作,这样表示,口像水流一样和缓不停的诵读,后来引申为滔滔不绝地歌颂赞美,所以诗题的意思就是赞美鹅。鹅鹅鹅,鹅的右边儿是鸟儿,表示它是一种鸭科水鸟,左边儿的我是哦的省略,表示鹅的叫声,池塘里的两只鹅欢快的发出      的叫声,那欢叫的样子,仿佛是在曲项向天歌,项就是柔软精巧的脖子,两只鹅弯曲着优美的长脖子向着天空中快乐的唱起歌来,那嘹亮的歌喉,简直要声震云霄。

    再仔细观察鹅的全身,那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呀,拨的左边是手表示用手分开的动作,而波的左边是水,表示水面起伏状的水纹,看着那白色的羽毛,柔软的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小小孩童的小小诗作,洋溢着一种多么浑然天成的童真。咏鹅是骆宾王7岁写的哦。

    最妙的词句要仔细听哦!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

    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句,是不是成为小偶像了呢!

    长大后才知道为什么骆宾王7岁就能写《咏鹅》,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古代那些趣事儿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咏鹅》就是他7岁时写的,因为这首诗,当时骆宾王还被时人称为“神童”,开始他一生的诗词创作道路。但是,我们都没有发现,骆宾王笔下的“鹅”在当时却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当时唐朝时人们流行养鹅,因为养鹅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结婚的时候当做聘礼,唐朝之前聘礼基本都是用天上的大雁,可是大雁实在太难抓了,而鹅又有着“舒雁”一称,所以唐朝时期人们就用鹅来替代大雁,当做聘礼。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时候就送给了唐太宗一只黄金制作的鹅,就是这个意思。

    此外,人们养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鹅能赚钱。鹅能赚钱并非是将鹅卖掉,而是用鹅去淘金。唐朝时期黄金多沉于水里的沙中,而鹅经常游泳,吃水里淤泥,它们排泄时会将这些沙子排出,人们就将这些排泄物拿去淘洗,炼出金沙,发家致富。

    因此,当时每个人的家里基本都会养鹅,连官府也有专门的人来养鹅,一时间养鹅盛行。骆宾王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同时家里也是养鹅大户,所以骆宾王从小就看着鹅长大,和鹅打交道,这才有了灵感,写出了千古名诗《咏鹅》。

    注意观察生活,小朋友们也会写出真切可爱的文章哦!

    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吟诵《咏鹅》 小鱼版

    注意:红色的字唱的短一点,表现出诗的动态美和鹅的可爱之处。

    吟诵第七课《咏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吟诵第七课《咏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sy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