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明确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战略,明白了动力所在,似乎也知道如何平衡好其中关系,但是,如果不花时间、金钱、精力在上面,最终都毫无意义。在生活中如何确保自己在朝正确的方向走?看资源的流向,也就是“资源配置”。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是朝着与目标(渴望丈夫的爱与关注)背道而驰的方向走。因为见面少,所以会向丈夫诉说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委屈、辛苦、不开心,当然也免不了抱怨(婆家)。可是自己却天真的以为我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可以与之抗衡,忘记了孩子是天然忠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的。因为没有为未来投资,所以要面对因此带来的不幸后果:丈夫对我的评价是眼里没他、心里没他、看不起他、不体谅老人、高高在上、强势。我寻求爱与关注的方式无异于“触碰逆鳞”,结果自然是“求而不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选择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亲密关系间表达爱、传递爱中,我相信我的婚姻状态必将是顺遂心意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行端正,长大之后即使不在身边,也会让父母为之感到骄傲。这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塑造/设定一些价值取向,让家庭成员在解决问题或者面临困境的时候本能地遵循这个特定的价值取向,不需要父母时时在身边指导或监督。因为每个人只需要以自己的习惯的方式去做就可以了,家庭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他行为。作为一个妈妈,我想传承给孩子的是善良、力量和爱,希望孩子在爱的滋养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拥有力量活出自己的惊艳生命。
作为父母在为孩子提供资源、学习新技能的同时,更需要懂得孩子也需要被挑战,需要解决困难的问题,需要培养价值观。如果父母一味地“忙于提供”而忽略/没意识到孩子是否真正参与进去的经历时,事实上父母并没有达到训练孩子取得成功所需的应用能力。孩子在自己准备好学习时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父母准备好教导他的时候。当孩子的抗拒行为,带给我的负面情绪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的状态,透过情绪觉察自己,寻找源头:我焦虑的是什么?我不允许和不接纳是谁?这个抗拒的行为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哪部分“伤痛”?是的,我焦虑的源头是小时候自己面对功课时的笨拙不被母亲接纳,那个“抗拒”的行为触动了“曾经被否定、不值得、不允许的小孩”。是的,小时候的我已经长大了,我现在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值得、也能够爱自己。我要改写命运轮回的魔咒。我爱我自己,我也爱我的孩子。当一切都回到爱中,问题的解决也就有迹可循了。
在我产后抑郁时期曾无意识的给孩子传递了一些负能量,目前最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向引导孩子,给孩子植入正向信念,帮助孩子的心智得到正向的发展。协助孩子在成长中完成“必要的工作”,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经验生命)。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提醒了我:真正激励我的力量(动力因素)是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让我意识到过程比目的更重要,清晰了自己在时光流逝中,丢失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记得初心、看见初心、守住初心”。因为,即使目前依然在“爬坑”,但是“爬”的心路历程已有所不同,一切都在悄悄然的发生着改变。每一次经验/情绪都是“礼物”,是最好的安排,不是偶然的发生,经验的每一步都算数,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达到最好的自己而设计的,我们终将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