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想法读书
【原创】《平波写随笔》——一战全史(4)

【原创】《平波写随笔》——一战全史(4)

作者: 平波庵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13:39 被阅读0次

战争策源地——德国的统一(下)

“德意志争霸”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又称七周战争,俾斯麦对此花费了巨大精力,决心使用“铁”和“血”来解决普鲁士在德意志的霸权问题。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侵略战争、征服战争,而是一次外交性战争(只是使奥地利认清,民族主义已经大势所趋)。

德意志各邦中奥地利、普鲁士实力最强,并且奥地利长期居于领导地位。

发动战争之前,俾斯麦先跟与奥地利有冲突的意大利结成反奥联盟,使奥地利处于可能两面作战的尴尬局面;又向当时的欧洲霸主法国示弱(在拿破仑三世看来俾斯麦与奥地利开展无疑是自掘坟墓,法国担心失去了普鲁士这块与奥地利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同时交好“欧洲宪兵”俄国;成功避免了自己多线作战。

做好这些准备后俾斯麦向奥地利提出无理条件以作挑衅,奥地利立即做出反制;俾斯麦如愿以偿的将军队开进了荷尔斯泰因。

与此同时奥地利组织德意志联邦议会,以9:6的票数通过了针对普鲁士此举的方案,可见两大邦国在德意志都有着自己的派系——大德意志派、小德意志派,而且两个派系的实力所差不多。

俾斯麦通过非正式手段公开向奥地利发起挑战。奥地利盟友在德意志分布较为分散,而且奥地利指挥效率低下,各邦兵力协调也大成问题;反观普鲁士作为一个单民族军国主义国家,迅速利用战略性的铁路系统排兵布阵,而配备的先进电报机方便了大规模指挥部队;普军短时间内占领议会所在地法兰克福(“总体战”思想初见雏形)。而俾斯麦没有想到的是,在南部战场吸引部分奥军盟军意大利居然不堪一击,迅速败退失去了战略意义,幸好德军在北部战场大局已定。

1866年7月的一个早上德国军政两界的四大巨头德皇、战争部长、老毛奇和俾斯麦正在策划着一场决定普奥两国命运的生死决战。该战双方参与人数45万之众,是欧洲有史以来参战人数最多、流血牺牲最惨烈的一仗。

初期作为进攻方的普军被奥军利用有利地形和有效支援成功阻挡,并对进攻主力卡尔亲王的第一军团造成致命威胁;老毛奇对自己的新信心十足抵住了下属的不理解,保持原计划不变;后期太子军团成功从侧翼将整个战场分割,奥军各部溃不成军(此处与其侄小毛奇产生强烈对比)。胜利之际,俾斯麦及时制止了,将领们占领维也纳的计划,他认为这样会让法国渔翁得利从西面发兵改变战局。俾斯麦不想将奥地利变成死敌因为德国想要称霸欧洲必不可免的要和法国开战,他希望届时奥地利能保持中立。于是普鲁士主动提出停战,并和奥地利签订了较为公允的合约。

通过这场战争,普鲁士如愿以偿得到了两公国的不少土地,而奥地利也退出了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基本上完成了对德意志的控制,如此一来阻碍德国统一的最后一个障碍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

正在坐山观虎斗的法国没有料到普奥战争会是这样一个结局,以普鲁士为首的“小德意志派”,到处给“大德意志派”的几个邦国宣扬法国的野心,使其产生对法国的畏惧心理。如今整个德意志联邦在俾斯麦的诱导下,同仇敌忾目标一致对外,法国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德意志统一的特效“催化剂”。


平波私语:

这场战争是普鲁士的有心算无心(奥地利没有想到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么快就遭到挑衅),是普鲁士参谋总部周密计划下来的,充分利用“闪电战”的军事思想取得胜利;这使参谋总部在德国后期战争中影响巨大。如著名的“施利芬计划”就是由参谋总部提前周密计划的“闪电战”。

俾斯麦停止对奥地利进攻的举动是非常明智的,紧接着的普法战争,奥地利果然没有和法国秘密合作对普鲁士下手,避免了普鲁士背腹受敌的局面,也为后期一战两国成为同盟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平波写随笔》——一战全史(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wz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