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泛滥下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一年一度的电商节日过去几天了,想必大伙各得了各自的货品。但是你手上拿的商品是你想要的嘛?这却值得一问,正如某位营销专家所言:网上买的是图片,不是商品,如果商家不清楚这一点,他一定会关门。此言却使人鄂然,但今天我们不说这眼球与物品实质性问题,我们谈谈假货问题。
假货不仅仅存在于网络,实体店也是见怪不怪。在这里我想区分假货与质量低下物品的区别。假货可以定义为:言实不符。就是卖家讲一套,物品本身却是另外一套。假货的前提是欺诈。然而质量低下的商品背后是低成本低服务的交易,是以商人的逐利为前提条件。
说到这可能有些人认为我想偏袒不良商家,我对此申明绝非如此。试想中国消费者智商如此之低吗?当然除卖家骗术太高。
假货绝大是价格低廉,因为价格大的商品卖家获利高,且买家维权率高,致使行诈成本高,没有必要做。而对于低廉的商品来说,消费者维权成本太高,多数以时间成本计量,路费次之。消费者往往不会去维权,选择重新购买是大多数消费者的行为,尽管举报相关部门,但是效率低下与消费者不维权的行为导致假货得以生存。
难道消费者不知一分钱一分货之理?我个人观点是这些消费者是消费能力的问题,就是没有钱。因为没有钱所以不得不选择假货,之所以存在假货是现阶段我们仍生活在经济力低下的时代。
下面我们谈谈质量低下的商品,子松观点是认为消费者之所以购买低质量的产品犹如分期购物一般。因为现阶段想买或必买的商品,因为没有钱而不得不去提前消费。例如:购车与买房。选择低质量的商品是消费者当前解决一定问题的方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消费者没有钱。
假货的根源我们只说了消费者的一面,在哲学上我们知道结果是多元化的组合,假货的产生也是如此。消费者一方面,社会环境一方面,政策与商家个人信用也是主要因素。社会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使商家欺诈成本加大,关于这一点日本做的不错。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是需要制定正确的制度,因为政府部门里行使权力的是人,所以不能全靠个人品德保证政策行使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了解关于这个世界更多的智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子松杂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