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书籍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我们立身处世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看照片时觉得大儿子长的像妈,小儿子长的像傅雷。而傅雷完全是把儿子当成艺术品在雕琢,这也不难怪傅聪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了。
看完这本书,还特地查了下傅雷生平,很多人说傅雷这人有点言行不一,年轻时太风流,道德有点问题,当着老婆年出轨,还把妓女带回家,两小孩从小被管的严严实实,不是打就骂,近乎专制,比方捆绑,体罚啊,拿藤条抽啊,拿头撞墙……
所以这些人说他是伪君子,这本书不值得看。我只能说这些人太肤浅,脑子不清白,完全喜欢混淆概念,总喜欢把对错放在一起,不知就事论事,还是就事论人或论人就事?简直是不可教也。
人品归人品,道理归道理,是两码事,不可把所有的东西都归为一类。客观的道理反映在他的语言文字上,只要说的是对的,这些人生经验对我们有用,这和他人品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这样的道理被这样的人说出来,说服力不足罢了。放开自己的偏见,开阔胸襟,才能看的更清,走的更远。
只听其歌,不评其人。 红时不追,落时不黑。 只赏其作,不问是非。
书真的挺棒的(感觉和另外一个版本比起来好像有点缺失),书中涉及很多关于人生哲学,为人处世,文化方面的道理,比方艺术,教育,恋爱,婚姻,修养,理财,学习等,真的收获颇丰,也不得不佩服傅雷知识面的广博,真不愧是学贯中西。
本书是整理双方的书信,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并且能从信中感受到一种执着,热情,以及清醒和理智。
傅雷在教育方面以“立诚”为本,先教其做人,第二是艺术家,第三是音乐家,第四是钢琴家,所以价值观还是非常正确的。
做人方面他完全做到了克己复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动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傅雷是以身作则,用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其次这个“诚”中不光是对人,事,物,也对整个社会、生活,因为诚才会虚心,虚心才能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真正了解自己,这样才看看的清,走的更远。
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看,外人不免觉得太过严格,刻板甚至有些残忍,专制。作为小孩子估计也很难理解,因为大家都还没到达那个人生境界。
傅雷四岁丧父,二十五丧母,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指点,完全靠自己去摸索,一路走来千幸万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其中的心酸,冤枉,委屈,无助只有自己知道,傅聪很幸运,正是傅雷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所以他才这么严格要求儿子(其中肯定有些错,但后面他在教育中也学会反思,向儿子忏悔),为的就是避免儿子走些没必要的错误道路,这样的成长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如果没人引导,人生真的很迷茫,虽然最后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总得来说也是费时费力的多,收获的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普通人家庭的孩子和书香门第或豪门家的子女不同?为什么两者日后差异天差地别?我想更多出在教育上,普通的家庭除了在物质上的不足,更多的是在知识,在思维上难以给予子女帮助。
其次傅雷从小就严格要求傅聪,就是为了去除他身上的杂质,磨砺出优秀的品质,为日后的人生做准备,或者说是为了更好的推动他人生的高度。因为人生只有达到一个高度,或者一个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短暂,生命的可贵,时间的宝贵,并且多少会因为懂得这个道理太晚而感到惋惜,责怪自己之前没有好好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进而在领悟后才开始培养自己好习惯、好的品质,这无疑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傅聪从小就被父亲培养出这样品质,相当于形成一种天赋,等到他达到那种境界,大可不必再耗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可以说先人一步,更加有利于他往人生更高一层进发。
当然这种自律,勤奋,坚韧,专心,虚心的品质养成,最主要是能帮助他从琐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从琐碎的生活中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这样生活就会更有意义,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更好的生命享受,或者说人生苦短,不把时间浪费在琐碎的生活小事中,而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难道不是在享受更多的生命吗?
整本书干货太多,一时半会有的想不起来,最后说下,交往朋友要看三点: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