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家境贫寒,做过中学教师。靠自学,用12年时间,取得了双学士、博士学位。他从小喜欢昆虫,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从未放弃观察、研究昆虫。
他用近十年的时间,写出了关于昆虫的第一卷书。从出版的第一卷,到后续完成的第十卷,花了30余年。
他的这部作品,一经出版,深受人们喜爱。法国总统曾亲自拜访过他,罗曼·曼兰说他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鲁迅先生称他的这部作品,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1923年周作人先生将他的这部作品介绍到我国。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作品依然经典,被列入教育部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他,就是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这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是《昆虫记》。
提起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名字也许大家都很熟悉,但未必真正读过。只要读过,就会被法布尔描述的昆虫世界所吸引。提起法布尔,提起《昆虫记》,我家老大说自己还没来得及看原著,但是看过其中一篇讲昆虫的文章,当时就觉得写得太好了,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居然那么有趣。
家里有一本《昆虫记》,放在书架上很久了,但孩子一直没翻开过。这两天入了一套带插图的《昆虫记》——《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
“这套书,太好看了”,这是我家孩子对这套书的原话评价。一有时间,孩子就会拿起这套书中的一册,看得入迷。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是日本法布尔学会会长奥本大三郎,和同样喜爱昆虫的绘本作家山下浩平,专为小学生编写的《昆虫记》文字、漫画图解。别说孩子喜欢,大人(比如我),看这套书都觉得很有意思。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里,法布尔化身一名老师,从老师的视角,带领着阅读者观察昆虫、思考、做实验,了解不同的昆虫。
向下兼容的版本,让更多的孩子喜爱它
我家老大看到好看的书籍,有时会把原文读给老二听。听到一些不懂的词,老二会问“这是什么意思?”对于老二的疑问,老大就会把她自己的理解,说给老二听。
每每这个时候,会感到“合适”的书籍版本,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很喜欢童书作家阿甲,在分享另一本童书时,提的“向下兼容”的说法。什么是“向下兼容”?简单来说,就是一本原著,原本适合的阅读者,年龄更大一些。但是“向下兼容”的版本,能让年龄更小的孩子也能看懂。比如眼前的这套《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就让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对《昆虫记》也能看得入迷。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这套书,一页文字,一页图画的形式,让阅读者的受众范围变得更广。像我家老大,看文字、看图片。而我家老二,看书中的图片也是津津有味。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的图片,是由同样喜爱昆虫的山下浩平所画。山下浩平也曾亲自养了圣甲虫,只不过,他的实践过程,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不影响山下浩平对昆虫的喜爱,反而在和别人分享这段经历的时候,让他有了更深的领悟。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里的插画,内容幽默,又很好懂。
最近两天,这套书是我家孩子,看得频率最高的书。
在《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里,法布尔化身为老师,讲述自身的观察、做实验的过程,口吻亲切,语言幽默。孩子看这套书,就像是遇到一位喜爱昆虫的老师,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耐心细致地和他们分享。
这套向下兼容的经典书籍,能让年龄更小的孩子,进入有趣的昆虫世界。
一步一步的实践展示,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范本
从观察昆虫开始,到具体的实验,每一个过程想到的问题,所带来的思考,在书中法布尔老师都有明确的示范。
比如观察蝉,“首先,在蝉的头部两侧……”。观察蜘蛛,“首先,蜘蛛的身体分为两部分……此外,蜘蛛有8条腿……”书中近40种昆虫,都有法布尔老师亲身讲解的观察过程。这是带着孩子们,一点点学会如何观察昆虫。
随着观察的进行,法布尔老师会有不同的思考。比如观察圣甲虫时,会思考
• 圣甲虫滚粪球,要做什么?
• 既然是用来吃,为什么不直接吃?
• 圣甲虫是如何搬运粪球的?
观察蝉时,法布尔老师会想到,既然蝉有5只眼睛,视力那么好,那么蝉的听力呢?想知道蝉的听力如何,做实验来了解下吧。接着,法布尔老师开始给蝉做有趣的听力实验。
在《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里,会看到法布尔老师像个孩童般,观察昆虫、提出问题、动手实践验证想法的过程。
观察、实验、思考、结论,这是一整套的科学研究方法。《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里的学科要求,有这样一条: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
孩子在阅读这套《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时,犹如身处愉悦的教学氛围,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我家老二,在看圣甲虫的内容时,忍不住说自己也要养几只圣甲虫,看看是不是如同书中所描述的这样。孩子还问,圣甲虫为什么不吃自己的粪便?
阅读《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经由童书联结生活,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孩子们探究实践的课程,价格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而这还只是一个探究实验的价格。指望孩子上一次课程,做一次探究实验,就具备了科学思维,激发了内在的学习动力?怕是很难。
而这套《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包括了近40种动物的探究实验。相当于一位极好的老师,亲自展示了近40次如何提问,如何做研究的过程。只要孩子想看,随时都能翻开这套书,感受法布尔老师,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昆虫的热爱。
孩子阅读《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跟着法布尔老师,学观察、学提问、学做实验。
法布尔精神,给孩子注入力量
如果说,《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的内容,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视线。那么,《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更打动人的,是它所传递出的法布尔精神。
硅谷投资人吴军分享阅读时,提到阅读的第一层次,读的是作品。而第二层次,读的是作者,也就是人。读《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了解昆虫世界,更是了解法布尔。
“始终坚持真实所特有的一丝不苟态度”,是法布尔对自己的要求。法布尔这一生,也真如他所言,离不开“求真”两字。法布尔严谨的“求真”态度,是法布尔精神的最好体现。
法布尔老师,会花2天时间,去抓3只卷象;会为了做大孔雀蛾的气味实验,前后用了4年。为了观察昆虫,得出结论,在《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里,能看到法布尔老师对研究的“求真”,做事的坚持不懈。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法布尔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弥足珍贵。
法布尔用10余年的时间,写成了《昆虫记》第一卷。整个10卷,花了30余年。《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的文字作者奥本大三郎,同样花了30年翻译《昆虫记》。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花了同样的30年。因为一部作品,而有了深度的联系。可以说,奥本大三郎的《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是法布尔精神的再现。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每一册的最后,都有一张合照。这张合照里,有法布尔老师,有奥本大三郎,有这套书的插画师山下浩平。三位作者,因为《昆虫记》,联系在一起。
或许,孩子们在阅读《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时,能感受到法布尔精神,给自己的成长,注入一些力量。
写在结尾的话
《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的好,只有捧在手里,才能感受到。语言的描述,反倒显得有些苍白。或许孩子简单直白地喜爱,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信我,只要翻开这套《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法布尔老师,走进有趣的昆虫世界,就像我家孩子一样。
愿优秀的童书,比如有趣、有深度、有温度的《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能与更多的孩子相遇。孩子爱上阅读,也许,就在翻开《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的一瞬间。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