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生活词典了多了一个“回向”后,这两天一个人清静的时候, 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践行之。也许并不像书本提及的那样,但我觉得还是很受用。由此我想到了,快乐狼与猪小弟的故事:
快乐狼送给猪小弟礼物是一个盒子,猪小弟打开后里又放着一个小盒子,开了好几个发现并没什么东西,猪小弟心想太小气了吧,还不如我送他的一半大呢。里面有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每天要把不开心的事,放到其中一盒子里,开心的事儿放到另一盒子里,一个月后当快乐的事情多于不快乐的事情时,你就会收到礼物了。猪小弟心里不怎么高兴,于是写了件不高兴的事儿放在盒子里,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猪小弟连续写了好几条不开心的事,当他发觉不开心事越来越多时,想着这样下去就不能拿到礼物了。于是开始想着开心的事儿,不小心板凳绊了一脚,他顿时气愤地想踢开它,转念想:板凳不是在提醒我走路要小心么,我为何又不开心呢。于是他写下开心的事放到盒子里,从此后每到遇到事情他很会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于是开心的事越来越多,终于一个月过去了,快乐狼纳闷猪小弟怎么还来要礼物呢,于是打电话给猪小弟,猪小弟说:不用了,你已经给了我最好的礼物。
其实很多不开心的事,往往是我们主观上认为世事会怎样,又反过来将自己摆在不开心的位置,主观上加重了自己的苦恼。如果用一种“回向”的角度来看,心灵也许就不会被自己纠结的太厉害,我们所常说的感恩,并不一定非做出感激的事情来,只不过是心理上的一个换位而已,真正受益的还是我们自个的心灵。我们在对一些事情 避而远之的时候,往往同时也关闭了心灵的窗。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六根清静, 其实也是对感官感受的一个辩证看法,所听、所见,甚至由此产生的所想,都往往会误导我们,所谓色即是空,即是所感受的,可以只不是个空空的感官世界,所谓“空即是色",我们由此所想的,所谓的"空"也,也被赋予个人主观色彩,即"色"啊。也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了解到这一点, 辩证看待自己的感觉感知, 就会让我们世界清静不少。有些事情上,我们不一定非得知道“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知道“不是什么”。可能这也是佛家所说的“不可思议”吧。
一个自个主观的观点(空即是色啊):现在的人啊名利观念重,趋利避害的事做得多,都非常主观,师心自用者多,看不上的事多得是,很少躬下身来想想。正如任志强博客提到的:一本浅薄的书,往往只要翻儿页就可以察知它的浅薄。本深刻的书, 却多半要在仔细读完了 以后才能领会它的深制。一个平庸的人,往往只要谈几句话就可以断定他的平庸。一个友善的人,却多半要在长期观察了以后才能确信他的友善。我们凭直觉可以避开最差的东西凭耐心和经验才能得到最好的。现在看来,有些事情上,往往是自个把自己的心给蒙蔽了。
读书回向,看事回向,向筒友们回向。 哈哈,我回向我快乐。生活继续,精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