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内学综述(三)

新内学综述(三)

作者: 奔跑的刺猬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2-02 22:43 被阅读0次

    2020.2.2 刺猬先生 版权所有。转载请全文转载

    认知能力

    高级生物(至少要具有大脑)不仅能够觉知外界的刺激,还试图理解外界刺激的更宏观层面的意义,对外界刺激的加工就会更复杂。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对外界的理解,记忆就是必须的了。我们只讨论人类,就可知人类的记忆对我们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适应和改造自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记忆这个看似基本的大脑功能,我们至少需要两个能力,一个是对外界信号的存储功能,另一个是当外界信号再次出现的时候能够进行对比,从以往的记忆库中找到。这两个能力就是遍计所执性。遍计的意思就是对所有以前存储的记忆进行比较。比如去年你认识一个朋友,他的样子你记下来了,这一年之间没有见过,但如果他突然走到你面前你就会认出他。这个认出的过程就是你把记忆重新遍历一遍,逐个比较你认识的人。这个遍计所执是古代印度人先提出来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和人工神经网络更准确的揭示了这个过程,按现代理论,我们认知一个宏观物体的过程是通过从小特征提取到小部件组合,逐步识别宏观物体的。作为古代印度人,他们是没有现代这些实验经验和理论的,所以提出这个遍计所执性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遍计所执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遍计,一个是所执。遍计刚才说了,就是和所有记忆比较。所执其实是指心里能够保有外界刺激的能力,当时的人们可能认为,我要能从记忆中找到它,就必须在心里能够保有这个刺激信号。保有一个外界的刺激或者是外界刺激经过加工后的概念,是心的一个能力。比如我们现在可以在心中想苹果这种水果,那么心里就有了一个苹果的形象出来。并且能短暂的保持一下。这就是心“执取”的能力,苹果的形象就是当时心的“所执”。如果第一次我们看到苹果,心里保有这个形象但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时卖苹果的告诉你这个叫苹果,那你就会记下来。下次看到就可以遍计所执了,并找到苹果。找到苹果这个过程就叫圆成识。圆成识性,在唯识理论里,一直被翻译成“圆成实性”,但我找到这个词原来的梵文,发现这里面没有“实”的意思。只有成的意思。所以我认为这个“圆成实性”是误解,翻译成“圆成识性”才和前面两个概念一脉相承。历代学者对唯识这三性的解释往往是三个独立的特性,其实这三性说的是一个认知过程,和早期缘起十二支是类似的。就像缘起十二支被解释为三世缘起后就乱套了,要人们必须接受转世投胎才能理解缘起十二支,而且转世之说也把缘起理论搞得前后矛盾。缘起理论实际上说的是情绪产生过程及如何对治情绪,和唯识说的认知过程非常相似。但唯识的“圆成实性”因为这个后加的实字,让唯识理论变得要接受佛性才能解释的通。显然这些都是古代徒子徒孙们的瞎解释,我们研究的是人的问题,不需要那么复杂。圆成识性,按原始梵文的意思,只有完成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记忆中找到之前存储的这个形象后,认知过程就完成了。加个圆字也无所谓,但如果再加个实字,就太复杂了,变得特别高深了。古代人一直搞不明白实有是什么意思,但也是他们最想搞明白的,所以就各种发挥。有些解释就是分别解释圆是什么意思,成是什么意思,实是什么意思,最后告诉你这就是圆成实性,和小学生解释不懂的词用的方法一样。

    从现代心理学关于认知过程的理论角度来看,保有概念这个过程不一定在每次认知都是必须的。有时我们认知的外在对象是直接从记忆中识别出来,因为记忆参与了整个认知过程,这里不详述了,可能涉及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识别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内学综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dc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