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沟

作者: 觀風䖏 | 来源:发表于2023-07-27 23:51 被阅读0次

黄龙杜二哥来甘泉,他是虎林的亲二哥,也是我和永岗的兄长。那年虎林带我俩去了一趟黄龙三岔寻亲,一架山坡的肥美土地,大片的核桃与花椒林,一排排瓦房新居,说不尽的新鲜故事。当晚,酒宴开始,二哥带着亲朋对我们发起了车轮大战,那时的我们太年轻气盛,无所畏惧。第一轮,虎林睡下;第二轮,永岗歇;第三轮,我与他家两个从事理发,且有着奇怪发型的年轻人,绰号无法与无天的,几番鏖战,胜负未分。待到第二日醒来,满地都是酒瓶。回程路过黄龙和宜川县城,再好的饭菜也咽不下,我醉了一路到甘泉。

二哥回忆他们弟兄几岁的时候,随父亲到了桥镇榆树沟,挖窑洞、垦荒田,与饥寒交迫作斗争。1970年,他们家响应移民的号召,送走了虎林兄弟,变卖了家业,卷起铺盖,坐上延安派来的卡车去了黄龙。黄龙的各乡镇都派人去集中点拉人,都说他们那里土地好吃喝不愁,所以稀里糊涂就去了三岔。没走错地方,只要付出勤劳的汗水,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二哥和家人们都想甘泉的榆树沟,牵挂着虎林兄弟。这不,65岁的二哥这次来甘泉,就是想和我们一起造访榆树沟,看一看一别53年的大山与窑洞。

榆树沟,本就是我和永岗走访的一部分,再去恰巧可以弥补完整,又能见证这两弟兄的寻根之旅。我开车,4人启程从桥镇石沟门上山,沿着之前走过的水泥路,途经洞窑子的岔口和九条山,到达孟家湾,在这里稍事休息。孟家湾的老房和老伴都在,二哥很高兴与他们聊天。谈起孟家湾在文化大革命时有70多户,榆树沟人更多,种地不易,吃水不便。划界后,由于都是黑户,孩子上学不方便,2000年后那几年,为解决户口问题反映3年,登过报纸,在多方协调下终获解决。谈起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孟家湾往上,很快就走进了土路和砂石路,到了志丹境内。二哥回忆起他们刚到榆树沟,梢林很大,村民开垦田地就要伐木,受到安条林场的管理。那些做护林员的都是当兵回来的,天不怕地不怕,对待伐木者很严厉,他父亲就经常斡旋,解救被困的村民。村民因此对父亲拥护,大家都想让他当队长,只是很快移民政策来临,而且有了期限,被迫去了黄龙。这样说着,路又转到了柏油路,经过了松树林,路过去九吾山的岔口。岔口向左,不远就到了任窑子,这是秦直道志丹段的一处重要行宫遗址,去年我曾来过,其他人是好久不来,于是停车,让腿脚不便的二哥在车内休息,我们看了夯土窑洞的居民,从果树地上去,套袋苹果一层又一层,树上架起了防雹网,它的两头的支架被设计成窑洞模样的弓形,极富喜感。可惜,在行走查看中见到的瓦片很少,永岗反倒高兴,说这样是没挖到主要的遗址区,故而瓦砾较少。

很快从榆树沟穿过,一直到了三角翼飞机场所在的地方,才意识到走过头了。回返,到了一处山坳处,遇到在这里居住的老王夫妇,才知道这里是王李湾。今年75岁的老王,又说这里其实叫尊湾,王李湾还在前面。他们从靖边下来,在这里居住了40多年,山地是他们开垦的,住的窑洞都是他们挖的。这些窑洞,从窑口的遮沿再到内里的支撑,其实都是很讲究的。征得主家同意,我们到内里查看。仓窑很深,内里放置的杂物很多,但都杂而不乱,分门别类摆放的整齐,说明主人是个爱好人。主窑洞内盘的炕,做饭的灶,桌柜放置整齐。窑洞内暗藏的和明里的拱梁,数道铆合的椽子,互相支撑,带给人以坚实的安全感。老王回忆起他打窑的过程,最烦心的就是后来打油井的车辆震动太大,窑里的泥皮往下掉。他就要求井队给他补偿一处安全的移动房屋,给是给了,住不成,冬天太冷。他就要冬天不冷夏天凉快的,人家说没有。说起孩子,他生育了三个小子,大的10多年前没了,两个孙子喂养大,志丹揽工着,孙女也嫁到志丹了。老王说孩子不可能回来住了,他身体还好,就是被电打过。没办法,住在山上就为了个生活,要吃了么。我看到一个修得圆圆的橛子,问这是什么,老王婆姨就笑,说是绑扫帚的。再问最近有庙么,老王说只有一座龙王庙,没碑子,只有石头垒砌的桌面放了几尊牌位。老王送我们,问甘泉旱着不,都说一样的旱呢。

榆树沟就应该是我们经过的地方,在秦直道路边,有几处窑洞,门窗也是有的,早些年来时,这些窑洞内还住人呢,农民在桥镇居住,回来住几天要不锄地要不收粮食。我们是想找老王说的马寨,遇到在路口领孩子的一户居民,姓张,他说老杜家这一代的人,应该是在石油井场的附近。我们开车下去,分开了找,二哥弟兄自然根据回忆找山势。我和永岗到那些未曾坍塌的窑洞猎奇。在井场边,有两户院子依然有居住的迹象,其中一户的电表都是新式的,上面写着户主的名字,钟虎林。虎林打来电话,他和二哥找到了地方,我说我们也找到了你们家,他一定不会相信有这样的巧合。

二哥指着附近的山洼,说几十年过去了,道路、梯田和油井的建设,改变了一些地貌,但大体能判断出位置。他说心愿已了,不需要一定到那些窑洞口看恓惶。晚上在城里,我拿出珍藏的三斤大罐宴请二哥,还有洛河川的老陈。听老陈讲起榆树沟的故事,周家六弟兄的爱恨情仇,为了户口落地的争斗,还有走村串户见到的铜佛像、玉壶春和老黑碗,各有传奇,还有二哥说着他们的过往,那些故事与我们今天渐行渐远。

2023.07.28

附图:2023年7月27日图片

从孟家湾看榆树沟,若是开车,需要30多公里。 二哥与孟家湾的老房聊天 道路进入志丹 任窑子的夯土层 任窑子的住户 他们的窑洞 就是这山沟的阻隔 任窑子的果树地防爆网 套袋苹果 遗址的环境 农家 从遗址走下来 路过松树坪 慢慢等着走 到了王李湾 过去的老窑 老王搬到这里也有40年了 对这几孔窑洞的挖掘和搭建产生了兴趣 窑内的物品多而不乱 被安放的井井有条 住人的窑洞 一切以实用为主 窑顶上的搭建 坚守在山里的老王夫妇 扎笤帚的用具 今秋,玉米楼将又一次装满。 榆树沟的井场 井场下的居民窑院 主人叫钟虎林,我给虎林打电话说到他家了。 看来还住人呢 院落 储粮食的囤子 天色暗了下来 二哥说,他们的家就在这里。 秦直道就从这里经过

相关文章

  • 行走在西域疆上的来客

    游记第4天20171110 6、库尔勒(榆树沟/干沟) 途径榆树沟,榆树沟镇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属典...

  • 藏在深闺人未识------------------- 你来或不来

    春有春景,秋有秋色。 “明天有空吗?去榆树沟看看秋色?” “榆树沟?在哪里?” ”一个世外桃源,明天带你去!“学长...

  • 榆树钱

    在我的家乡,房前屋后、南坡北沟、河岸山上,生长着不少的榆树。 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翅果呈倒卵形或近圆形,像一枚铜钱...

  • 我记得一心灵写作七

    我记得小时候的那棵榆树。一棵不太大的榆树,我可以毫不费力气上去的小榆树。它生长在我们村的村东的护村沟的岸上。...

  • 大榆树

    在哈尔滨南岗,马家沟一带,很多人都知道大榆树,熟悉那棵树的人也不少。可是,每个人说起“我的大榆树”,说自己对那树的...

  • 榆树钱

    家乡的树木无数棵,但我们记得哪里长的榆树有几课,房前屋后南坡北沟河岸山上,那些榆树钱是我们春季最好的蔬菜,年复一年...

  • 又清明

    堂前檐后桃萌芽, 坎高沟低水暖虾。 满载松林听风雨, 塞垣榆树老丫叉。

  • 无根草(三)

    不管怎么说,榆树沟确实是个放牧的好地方。环境封闭,不受打扰,很适合静坐养神。小时候我们几个躲过家人常在沟底的小河里...

  • 一些算不上诗的歌<一>

    <一>一颗流泪的老榆树 我是一颗满目疮痍的老榆树 站在这沟边倾斜了身子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 种下我的那个人早以先我...

  • 迷失的童年(短篇小说连载之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 一口吞咽了一个春天 春天来了,沟底那一大片槐树开了花,沟边我家的大榆树也长满了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榆树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e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