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历史‖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读历史‖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作者: 潺潺的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6-08 14:34 被阅读0次

造纸术的发明

纸张作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在许多行业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纸张的售价非常低,在文具店里或许一块钱就能买到好几张,但是你知道吗?纸张能有今天的普及性和便宜的售价其实是经过了许多工匠的改良和创新的。

01

对于创造纸张的技术,我们中国称之为造纸术,也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或许很多伙伴都知道蔡伦造纸术,但是实际上,在现有的史册记载中,造纸术的发明,其实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始了。(1990年,考古学者们在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先后八次发现西汉初年至末年制造的麻纸,时间均在东汉蔡伦“造纸”之前)。

02

然而西汉的纸张其实并不能完全称之为“纸”。因为它很粗糙,并不被广泛应用。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陕西“灞桥纸”鉴定后认为其纤维很长,似乎并未被切断过,而且纤维多为定向排列、纤维壁光滑、完整,没有纤维性颤动的现象,造纸史研究专家陈启新认为,该纸未经打浆,只能算做“出土纤维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03

时间到了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这一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04

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造纸工艺在许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后,从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几十号人的工作,到现代化的制浆、调制、抄造、加工。几乎用机器就能完成所有的步骤。相比于古时候,技术和成品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可以这么说,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的瑰宝之一。

“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01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02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医学家。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他发明并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华佗也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历史巨著《史记》

01

史记简介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宗旨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02

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受学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其父司马谈立志要写一部全面系统的史书,无奈生年有限,遗命司马迁完成。元封三年,迁为太史令,主管文史资料和天文历法,五年后,着手撰写《史记》。

然世事难测,天汉二年,汉将李陵投降匈奴,迁向武帝表示应客观评价李陵功过,因而身陷囹圄,惨遭宫刑。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摧残,更是精神上的凌辱,司马迁不堪此冤,甚至想离开人世,但想到自己的史书“草创未就”,不甘心半途而废,权衡之后,决心忍辱苟活也要完成自己的事业,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史记》的写作,直至临终才搁笔。

03

《史记》的主要内容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本纪”十二篇,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十篇,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八篇,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世家”三十篇,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的人物事迹;

“列传”七十篇,记载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风云人物的传记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情况。

04

《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05

《史记》中记载的重要人物

《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间的人物,在以王朝更替为体,按年月记录帝王政绩言行的十二篇《本纪》里,记载了五帝、夏、殷、周、秦这五个朝代的所有皇帝,以及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在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的《世家》里,记录了领导大泽乡起义的陈胜、越王勾践等三十个外戚、相国、留候的兴亡或者重要事迹;

《列传》主要是人臣列传,分为本国族群及邻国少数族群,本国族群的人物有著名的人臣如伍子胥、张仪、李斯等;历代在各个领域影响比较深远的人物,诸子百家如孔孟、老庄、韩非子,千古将相廉颇、蔺相如;儒林列传则记录了有名的儒生,刺客列传记载了荆轲、专诸等有时代意义的著名刺客;少数族群记录了匈奴、朝鲜、南越等少数民族族群的重要人物的著名事迹。

06

《史记》对后续朝代史书编写的影响

《史记》的主旨,对后世修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反映一方风土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地记接踵而出。如《华阳国志》的作者不但据东汉荀悦撰著《汉纪》的“立典五志”指导原则,而且深为先辈的治史态度所感动,注重实地考察,对材料的网罗搜取极为重视,广收资料,去伪存真,不妄撰、不虚构。

《史记》中的“表”以记事为主,是历代的大事记,是“本纪”的补充。司马迁在《史记》里通过表格形式,把历代相传的世系,列国间交涉纠纷的关系,重要官职的更迭等繁重混淆的事项排列得头绪分明、清清楚楚。自汉而后,历代方志中,运用图表的记其事者,屡见不鲜。

《史记》是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写成的。旧方志的体例,绝大多数都沿袭纪、表、书、传。用本纪记载大事,用书志体记载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类情况。用表格序列族辈,以续家谱。用列传体记载人物,并辅以图谱、汇而成编。

历代修志者仿效《史记》的体例,是因为司马迁创造性地从本纪、世家、表、书和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来记载复杂的历史,看似各有分工,实则又有内在的联系。分开来看,每一篇都可以单独成文;合起来看,可以显示一定历史时代的全部社会内容。这种写史方法,不仅使于考见各类人物的活动情况及各类典章制度的沿革源流,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并成为历代封建王朝修“正史”的典范。

道教和佛教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他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入道或治病。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传播。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读历史‖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 纸张作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在许多行业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纸张的售价非常低,在文...

  • 15.两汉的科技与文化七(上)总结

    学史明智,常借鉴; 传承优秀,化力量, 取其精华,弃糟粕。 辩证对待,化智慧! 结合学习内容,能够用和自己的简介语...

  • 狼头长啸李树身日记(89)

    自8月2日以后,笔者与网友共同赏读了许多(两汉)的古体诗、(唐宋)的近体诗,特别是宋词,但尚未赏读中华文化最古老的...

  • 皖医弋矶山医院

    长江畔弋矶山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环境与医术俱佳,点赞!

  • 科技与历史

    科学技术推动历史进程 我喜欢读史。从读史中,我读出了科学技术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最近在读有关成吉思汗的历史:可以说成...

  • 科技与历史

    历史是走过的路,科技是要走的路。科技有一天也会成为历史,而历史里也包含着那个时期的科技。 科技是处理事物新的视角,...

  • 这节课怎么上?

    今天上了一节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课件是从网上下载的,但是有改动。 同样的课上了三节,但结果都不是太满意:第一节...

  • 目光东南飞

    浸润在两汉文化中的古都,浸润在思念里的英雄城——徐州。这微山湖南岸的历史名城,是梦乡热土…… 有种...

  • 科技与文化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极高的社会管理智慧和经验,但是却从未孕育出科学。中国社会形成的文官、地主、农民的社会模...

  • 科技与文化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归属于技术这一领域。技术比科技使用要早很多,我们会说古代的手工业运用了独特的技术,但是不会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历史‖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eu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