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序:回望的那一眼只有一声叹息,没了。
【一】
书,想看时没有就会到处找,一旦有了却成了摆设。
最近,认真整理了一下书架上的书,发现大部分的书籍都是只看了封面,里面的具体内容,打从买回来就没再去看了。
这才知道,书一旦买来,就是拿来摆设的。真正能看的完、看的下的书,要么是自己还没有买,别人一直介绍推荐,这时买回来自己一鼓作气看完,要么就是借过来,有归还期限,迫使自己抓紧看完。
除此之外,一旦下手买书,心理的第一反应,买了就等于看了,所以书到了,往书架上一放,看书的事就结束。
这在手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到现在,我还有好几本说要看的书,比如《雪洞》、《韭菜的修养》、《白鹿原》、《邓小平时代》、《原则》等等。
看到推荐时,拼命到处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下载好了,一切就绪,却忘记去看了,心想认为反正都下载收藏了,随时可看,于是就不看了,到现在还没有去翻动,偶尔瞥见备忘录记录的书名,久了,竟然堆积了十几本要看却没去看的书。
【二】
偶遇之书,竟令我遐想万千。
偶然一次入住成都某处全季酒店,那天在酒店房间上午没啥事情处理,还没想好出去干什么,于是,休闲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腰还没好,坐久了就麻)。
这时,我注意到床头柜上有一本书,开始以为是酒店的广告资料介绍。后来拿起来一看,原来是酒店创始人季琦的手记,书名就叫《创始人季琦手记》,随手翻了翻,瞬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书中的文笔和用语,都是我很喜欢的那种。
书面上一段话读了很有感觉:形而上决定形而下,创始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所创始企业的高度和未来。
文中的内容文风如房间的装饰,简单明了,不是那种过多包装的吹嘘,完全是展现一个真实的创业思想的散文集,篇幅小,读的轻松。
书越读越有亲近感,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的现象。我喜欢他文章中那种自然的风格,没有过多修饰,犹如耳边喃喃而语,句句贴心。
当脱离书本时,想想现实中自己与他的差距,犹如猴子望月,不免感伤。这又不得不想到,我学习读书的用处,再深想下去,才能恍然大悟,没有前面的铺垫,就算你住了几十次的全季酒店,你也不会去发现或翻动这本书,这冥冥之中也预示一种自我认知的成长,也是一份小小的惊喜。
很多明显的方法技巧,明明就摆在眼前,却常常视而不见。这不禁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听书获得的一个自己很认可的的观点:自负的形成与消除的方法。自负的心理决不允许自己局限于众人皆知的事实,它要的是秘诀,是一种强于他人且只有自己能掌握的特殊知识。成也自负,败也自负。对抗自负的方法就是谦虚,谦虚能帮助你接纳简简单单的大众事实,而不会去寻找那种无人知晓的秘密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道路。
这两者很有相似性,也就是俗话说的睁眼瞎,古语说到:众里寻他千百度,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些事即使不断说了讲了捶打了,如果认知没达到,依然会熟视无睹,于己无关。记下此意,也是对自我的不断提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