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反思5篇

教学反思5篇

作者: 王晨杉 | 来源:发表于2021-05-31 00:06 被阅读0次

    《贾宝玉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吗》教学反思

    鲁迅在评论《红楼梦》时,曾谈道:“单就命意,就有很多种:经学学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正所谓一千个人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读《红楼梦》,也会有一千种解法。就连作者曹公本人也坦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其味之杂,之深,之几,之隐。不仔细品之,是很难读懂其中味的。面对经典,且庞杂的红楼故事,红楼中的人,我开始寻找切入的主题。

    要做整本书课题,但是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有很多的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庞大的阅读系统。因此,基于学情和整本书在高中阶段的实施策略,我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就从专题人物着手,再从专题人物的突出特点切入。于是找到了贾宝玉关于读书与不读书的矛盾之处。而读小说,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矛盾之处,又正好学生处于读书考大学的阶段,对于读书,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

    整本书在高中阶段的教学重在内容的选取,和如何“整”,而且关键也在“整”。经过选题,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我发现这个主题非常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让学生找到了研习《红楼梦》的方法,还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真正的读书人是怎样的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备这堂课还在于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确实得到了升华。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细节部分,还可以再强化流畅性和衔接。

    《联考部分题型讲解》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考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不讲,反而觉得缺了些什么。然而,每一次讲太多,学生的进步也是微乎其微。久而久之,讲题成了一种炼狱。最近一次联考,我变换了一种方式去设计题型的讲解。只选择学生错最多,疑惑最大的题型来分析。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道题中总结多种题型,分析他们出现的可能,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所以在课堂设计上,我将小说和诗歌的题型进行整合,分出理解性题型。让学生比较小说和诗歌理解性题型的相同与不同点,达到一种共识:小说有小说答题的专业术语,平时要注意在做题中总结,甚至将一些专业术语背下来,诗歌题亦如此。

    在讲解比较分析过程中,学生马上得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本,相同的题型,不同的问答,要用适合的知识点去作答。这样的题型讲解方式焕然一新,最后我给学生说不论小说,还是诗歌,理解万岁,他们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二次上这篇文章,第一次上完,洋洋洒洒地为陶渊明写下了千字读书心得,我那时以为陶渊明是去做了自己,从此,他真真正正地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问问农夫们关于耕种的知识!从此,他只关心自己的粮食和蔬菜,面朝田园,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陶渊明选择回来做自己,取悦自己,这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值得庆幸的事。即便后来中国古代很多的读书人,不能像陶渊明一样选择断舍离,去过田园生活,但是读读他的诗,觉得这世上还有人替自己去过那样的生活也觉得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欢欣。

    而这第二次上《归去来兮辞》,我读的感觉却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我羡慕陶渊明,羡慕他最后选择了自己的选择,羡慕他有一个干净,宁静的精神世界。更羡慕的是他红尘里还有一个支持他的世俗世界,而它却又不给陶渊明慌乱,反而给足了温馨。你可以去读读,陶渊明想回家的心切,你可以读读陶渊明还未到家门口时家僮稚子的迎接,以及屋中家人斟满的酒杯。这无不让人感到家给与了陶渊明足够的放松,并没有逼迫和斥责。这得是一个怎样懂得包容和理解的家人。

    其次,二次教学这一课,我发现桃源懂得退让和放过自己。他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喜欢过怎样的生活,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也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你可以去读读他说的富贵不是我所求,就这样顺其自然,于自然中走完一生,但是当他回到田园时,他无不对生命的每一处关心。如若是一个悲观至极,看不清自己,又喜欢抱怨生活的人,又怎能有这样的领悟呢?我想这是我第二次教学《归去来兮辞》的珍贵发现。它对我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谢谢陶渊明。

    《陈情表》教学反思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工作者,作为一直致力于大语文观教学研究的语文人,我始终在探索一种更为新颖的教学模式,一种更有见识的教学方式。

    (一)文学性与逻辑性的双赢

    学生是有思想的情感个体,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同样具有文学美感和逻辑思辨性两种特质,所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动情、煽情、燃情,也可以上得严谨、深沉。我追求的语文课便是不仅具有因文学性而产生的人文对话与关怀,更可以全面渗透严谨的逻辑性和高考元素——让高考的优质元素有痕无迹地出现在日常教学中,让每一节课都在学生头脑里雁过留声。

    (二)日常教学与公开课的统一

      实话实说,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有一种尴尬,那就是文言文的常规教学即使再精彩,也与文言文公开课的设计相差甚远。走着走着,文言文公开课就几乎成了现代文分析课,文言文的味道一扫而过,文言文教学的初衷一带而过——这是语文教师深深的无奈。

      因此,我大胆将自己的日常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相当真实地呈现出来,这并不是为展示一节课,而是《陈情表》常规教学的再继续。作为文言文常规教学,以诵读教学为例,我设计了三种方式:齐读、自由朗读、点读式诵读。培养孩子们的文言语感,更像是一种长途跋涉、一种清沁心脾的熏染。实际上,从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所有文言文,我都制作了点读式诵读的课件,孩子们的文言语感正在润物无声中渐入佳境。

    (三)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语文教师不习惯、不喜欢,甚至排斥用多媒体课件,因为语文课件如果用不好,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简单的图片展示,二是大量的文字展示,这时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甚至机械读课件上的文字。

    《项脊轩志》教学反思

    《项脊轩志》是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归有光把深厚的情感倾注于浅浅的语言之中,“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在教授这节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感受归有光坎坷的人生经历,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以及学生如何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等。

    最终,我以“志”为教学主线,提出一个主问题:作者“志”的什么?学生总结出:项脊轩、人、事三个角度。根据学生的思路,教学过程一步步推进。

    首先项脊轩的特点。学生根据文本总结出小、旧、破、暗的特点,经过修葺,项脊轩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特点的。我们经过分析和讨论,对项脊轩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其次是事。归有光记叙了归氏家道中落的过程。哪些地方体现了家庭衰落?学生们经过讨论筛选,最终确定了:多置小门墙、东犬西吠、逾庖而宴、鸡栖禹厅、篱笆变墙。这五个方面看出家庭出现了变故。为了让学生更能神了理解归有光当时的处境,我引用了《震川先生集》(436页)里的一段话,给学生搭建支架: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荐新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这样学生对作者的家境变化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先说“事”还是“人”我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从“事”着手,“事”中有“人”,“事”能影响“人”。   

    项脊轩的“人”有三位女子:祖母、母亲和妻子。对于祖母和母亲,我抓住“泣”和“号”这两个动作分析。回忆母亲的时候作者“泣”,说到祖母却用“号”。字面上看“号”的悲伤程度要比“泣”深,矛盾就出现了,为什么祖母的情感深于母亲呢?孙绍振曾说,没有矛盾就没有分析空间,有矛盾就能分析。根据这一点,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首先,祖母陪伴作者的时间比母亲长,学生根据“束发”这一细节看出来祖母应在母亲后去世。其次,祖母操持整个家族,家道中落,想起当年的祖母,作者更加悲痛。祖母对作者是十分关切的,希望他通过读书重振家族,这已经超出了封建妇人的职权范围,作者想到祖母再联系当下的家境,不禁悲从中来。第三,祖母的期望和作者现在处境。祖母对作者寄以厚望,希望归有光科举取士光耀门楣,但他却仕途坎坷,一事无成。

    学生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解读,进一步走进文本,了解了作者的身世和处境。

    关于妻子,我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和妻子的关系。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们发现夫妻关系很融洽,在课本中找到了答案。这时我再一次追问,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融洽的?其实这个问题我想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我们经过思考和讨论,发现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雕琢的句式,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传达最真挚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段,作者以景结情,抒发了对妻子无限思念之情。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那个时代夫妻情感,我引入了沈复的《浮生六记》,体会浅浅文字下的深深情感。

    “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这是清代散文家梅曾亮对本文的经典评价。是的,作者笔下的项脊轩里,回荡着几代人事更迭,繁华过尽,生命衰老乃至消亡的缕缕悲歌。太祖的荣耀,祖母的慈爱,母亲的关切,妻子的贤惠羞涩,纯洁活泼可爱的妻妹对项脊轩的神往好奇,都与这百年老屋息息相关。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的情感,体会作者百年前悲欢离合,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很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5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ii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