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俩间的爱恨情仇
一
老母亲常常恍惚,日复一日过得稀里糊涂,都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好像他还是那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孩子,很快小学时代就将所剩无几了。
一直对他的成绩抱着佛系的态度,觉得他还小,未来可期。蓦然之间,这却将要升六年级了,突然就增了紧张感。这学期又被拉到一些家长群里,为别人家母亲的鸡娃精神所励志,也常常惭愧:不能只看到别人家孩子,也要看看别人家母亲。
听说人家娃在写完作业后,还能配合家长做好多试卷。咱家的娃呢,从来都是写玩作业就解放了的状态。写作业的过程还总是带着苦大仇深的心态,这个时候母子俩常常是没有导火索就能爆炸。
终于写完作业了,娘俩又会如释重负,母慈子孝。这个时候,你再让他做张试卷,那就相当于是重结新仇——“好容易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你又找什么事?”
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做母亲的压住焦虑,试着征求他的意见:“是不是咱也得多做数学题目加强练习?”他可能内心也有所感触,态度是前所未有的诚恳:“也是呢。那就买吧。”
啊,原来这娃也是可塑之材,这都怪老母亲一直不作为啊!于是,我一激动,买了一大摞试题,踌躇满志呈打鸡血状地跃跃欲试。
但事实证明,他当时诚恳的态度只是一时头脑发热。
然后,只要一听说他做完作业了,我就兴高采烈地拿出试卷:“儿砸,咱要接着进步啊!”此时他总会脸色一变,那变得是比六月的天还快。作业乍写完,那是晴空万里、鸟语花香,一听说咱做试卷,马上就是黑云翻墨、天色大变,觉得妈妈不怀好意:“你这是要累死我啊!”
我正色说,说好的事情不能变!霎时,娘俩之间的气氛就变得有些紧张。做娘的说:“咋了?人家的孩子做完作业还能做四张试卷,怎么一让你学习,跟妈妈就像仇人似的?”
“说什么就像啊?本来我们就是仇人嘛!”他话接的太快。这孩子小嘴天天叭叭的,大人说一句他能回十句,句句都能穿喉夺命。
“那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仇人了?”我瞪眼,“从让你学习那一刻,还是从你一出生就是?”
他回:“从前生开始就已经是仇人了。”
却原来,这小子今生就是来找老娘寻仇的啊?
二
最近最头疼的就是他那句口头禅:“我懒得……”
做应用题不爱写答句,恨不得写了答之后就是数字。一训他,就秒回:“我懒得写!”
要他洗脸,“我懒得洗。”
要他好好整理自己的东西,“我懒得弄……”
再说多了就不耐烦地堵住你的嘴:“妈妈,别烦人了!”
每天,只要一下楼他就钻到门前的草坪里去观察,那是他的乐园。
今天,他又有一个新发现:草坪里有三棵大树干枯了。
路上,他很纳闷:“为什么别的树都枝繁叶茂长得很好,这几棵大树却死了呢?”
“是它们不能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去年冬天太冷,就冻死了。”
“那为什么一样的气候,就它们不能适应?”
“因为啊,大树的生命全靠它的根汲取养分和水分,需要它们努力地往下扎根。”
“然后呢?”
“然后,去年它们就变懒了,就不爱再往下扎根了。别的树都劝它,要努力扎根,才能在干旱的天气里还能汲取到水分。可是,它们对别的树那苦口婆心的好意却很不耐烦,总是会说:我才懒得扎根呢!”
他听到这里就笑了,然后车后座就晃动了起来:“好了好了,别再骗人了。”
“你别动,还没讲完呢”,他这是对号入座了,我暗笑,“然后,别的树把根扎到了很深的地下,无论多干旱,它们的根仍然能源源不断地吸收,遇到寒冷的天气,它们的根扎在温暖的大地深处也不怕冰冻,而这些一直说:我懒得……的树呢,就经不起考验了,所以在去年严寒干旱的天气里干枯了。学习呢,也就像树扎根,努力把根扎得深,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别说了!”
“你说劝它扎根的人是为它好,还是在烦人?”
“别说了别说了,你别再瞎编了!”他是觉得我有意揭短了。
如果是教育的鸡汤文,孩子应该是能从一个故事得到感悟的,下文就是:“从此他就……”
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儿两岁。某日,头撞桌角,长一包,大哭。
一分钟余,我走向桌子,大声问:
“桌子呀,是谁把你撞疼了?哭得这么伤心?”
儿止哭,泪眼看我。我抚桌,冲儿问:“谁呀?谁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还不快向桌子鞠个躬,说对不起!”
儿含泪,鞠躬,说:“对不起。”
自此,儿学会了责任和担当!
每当看到这个故事我就觉得这才是瞎编。两岁的儿子从父亲的一句话就能“从此学会了责任和担当。”这也太蔑视教育了。
教育从来不会是这么轻描淡写、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是一种持久的斗争,需要长期的斗智斗勇。也需要时间与等待,需要他自己的内驱力,否则即使外力再大也不起作用。
静待花开不是对教育的妥协,也是必须。经有挫败感的老母亲只有经常默念这个词,才能充满希望地勇敢活下去。
三
熊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屡教不改,做母亲的需要不断地立规矩,天长日久,他已经懒得听你的唠叨了。如果你听到做母亲的在家里练习秦腔,并能吼出激越高亢、粗犷有力,那就是她崩溃的时刻了。
那一刻,她就感觉一天打他十八次都不解恨。
夜晚,常常是唤醒老母亲柔情的时刻。在他酣睡的时候,伏在枕边,看那张俊朗的脸、看那恬静的睡容,怎么也看不够,总是会感觉其实我是那么爱他,总是会有一种负罪感:这么好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和他说话?这时候就会暗暗对自己说,从明天起,保证要再多些耐心,保证好好说话。
这个保证常常能够保持到,第二天他起床后的不断聒噪之前。
四
今天,学校五年级的学生要去临沂拓展研学基地进行为期六天的训练了。
昨晚他兴奋得睡不着了,就像笼里的鸟恨不得离巢高飞的感觉,一会跑下来拉拉皮箱,一会和我叨叨个没完。然后到了十点半,终于把我的耐心磨完了,才在我吼的一嗓子秦腔中安静下来。
然后,我就纠纠结结地想,他这是第一次独自离开大人,得漫长的六天呢!
早上六点半,看他还睡得正香,就轻轻关上他卧室的门,想让多睡一会儿,却听到从里面传出了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调子里满是那压不住的小激动。接着就是一番聒噪:“妈妈妈妈,快给我找衣服。我们今天要穿正装校服去军训啦!”
“浩博,我问你,离家那么多天,你会想妈妈吗?”
“嗨,不就六天吗,想什么想!”
吃了饭,就早早拉着皮箱下楼了。
去到学校,门口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家长,都说孩子第一次离开自己,不放心,但是都一致认为让他们去锻炼锻炼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车驶出校门,看到他笑着朝我摆手,想起临行前他说的那句话:“这下可好了,不用在家里让妈妈整天气我了!”这没良心的小子,把老母亲的百般细心照顾当成负担了。
孩子不在家,做母亲的又把自己分配了,分配自己陪母亲两天,然后陪婆婆两天。她没有自我,不是属于孩子就是属于老人。
一直不断关注群里老师发的消息。午饭时候看到杨老师发的视频,红烧肉炖土豆加米饭,是他最喜欢的,却发现他打饭的时候,比别人少了两份,没有去领苹果,也没有去打另一份鸡蛋炒黄瓜。
被母亲照顾得过分细致的孩子出门就是显得能力差,样子也显得憨,感觉人家孩子都比他显得机灵。确实是应该接受这样的锻炼。
如果他看到这段话,又应该生妈妈的气了。平时最烦的就是听我们夸别人家的孩子。
只一个神兽在家里都得斗智斗勇,这五十个皮孩子,整整六天,这黑夜白天的陪伴,真是辛苦老师了。
他已经有几天没睡好了,今晚孩子能睡得香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