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山门户温泉
江苏人小餐馆的肉丝面可口而实惠,觉得餐馆厅堂内有些文化氛围;在陌生的汤口小镇上仿佛遇到了知音,天一亮又到这里,一边用饭一边聊天儿。店家夫妇看出我们因天气不佳而焦急的神态,便劝说道:“还是尽快离开这儿,九龙瀑去过,汤口已无须停留。一样等待天气好转,还是到温泉去住。”
初到黄山,不知温泉与汤口区别何在;到了温泉,才知道此为旅游者的正宗居处。远远看见一座牌坊式的黄顶红柱民族式建筑,是黄山大门,上有陈毅手书的“黄山”二字。再向前三华里,是一片多彩的建筑,绿树葱茏,山岭环抱。仰首北望,见山石壁立,数条泉流布其上;一条大溪由西边流来,汇合诸泉又向东而去。溪南又是一座山峰,峰与溪同命名为“桃花”。最突出的两座建筑,是黄山宾馆与桃源宾馆,二者遥遥相视,揽胜桥跨越溪水之上,连接南北两边……
真如山重水复之后而柳暗花明!自汤口小镇到此心神豁然。走在桥上,观赏两侧景物,正与妻议论何处可住,忽有人上前搭话,原是个体旅店招揽生意的女孩子。因有汤口的经历,这次十分警觉,心中默念千万小心,莫轻易上钩。女孩几步紧追,言谈她家小店如何干净、宿费便宜之类;看我们不停脚,便道:“那些宾馆公家办的,没有好的服务,价钱又贵,不信你们去看看。”见我们仍无表示,女孩继续紧追,竟然拉住妻的胳臂,“看一看我们店嘛,住不住没关系。”
抵挡不住再三诱说,便同意看一下。跟着女孩向北、向东,走下水泥路,拐向弯弯的煤渣小道,又登上一段上坡的石阶,来到一个房舍集中的小巷,就是家家户户自开的临时旅店区了。女孩家占有三个房间,房外路边裸露地挺立着自来水管。店家主人是个小伙子、女孩的哥哥,见面便称“用水方便”。打开门,只见小屋五平方米地面,一张双人板床;迎面墙上开两扇小窗,窗外一片杂乱的棚户,烟囱根根如木桩挺立。十分简陋,不尽人意,心想反正一夜,能安全即为最高愿望。店家听了“安全”二字,笑道:“这个放心,我会给你们保镖。”说话间,攥了攥拳头,挥了挥胳臂,四人一齐大笑……
整个温泉是黄山景区的门户。沿山脚下的马路而行,各种店铺相拥。邮局西侧有一家杂货店,柜台里摆几样邮品,一种印有“猴子观海”的纪念张最具当地特色。这东西在集邮品堆里并非正品,过去见了也不在意,而在此特殊环境中,心情则很不同,便请服务小姐。小姐埋头算账,半晌过来,欲拿又止,言道:“现在下班了。”说着回到原处,又埋头,不再理睬。
下班了又为何走过来?欲卖为何又止?人未走为何不能卖?商店怎么怕卖东西?百思不解其意。十分没趣,与妻笑笑,讪然离开。转而进一家旅游品商店,店的规模不小,有数百种工艺品和多种书画、多种黄山摄影集子……可玩味者甚多,但此时不能买,须待游山后才不致成为负担。
旅游品商店门外右侧有一个遮雨的亭子,由亭内向北望,浓浓的绿荫下可隐约见到对面崖壁上“大好河山”隶书大字石刻。路过卖鞋的小店铺,妻说,旅游鞋穿着舒适,该买一双,明日好登山。选了一种,试试觉鞋内“环境宽松”,方明白为何许多人都喜欢穿这个,全然不顾脚上仿佛一双臃肿的白熊掌!
“笋尖要吗?买笋尖吧!”身后传来女人的叫卖声。
“还没上山,下山再买吧。”妻答。
“旧鞋卖吗?”见我们提着两只旧鞋,女人问道。
“买旧鞋?”我不经意地自言自语。
“当家的穿正好。”女人拿着鞋打量,“孩子也能穿,十八了。”女人爱惜地仔细查看鞋的底面,似乎此生从未得以这么观赏过。
“喜欢就送给你了。”妻说。
“给几包笋尖吧,交换了。”女人从小筐里拿出自家晒成的产品,然后用一块塑膜把鞋包起来,放在筐里。此时,眼前忽然现出一座山岗,坡下一座农家小屋,屋前是那十八岁的男孩。女人回来了,向儿子喊道,妈的笋尖卖了,给你买双网球鞋……
午餐在一家饭店用过。“黄山二冬”,鱼香肉丝,三鲜汤,米饭。“黄山二冬”以当地冬笋冬菇作主料,为黄山风味菜。室内有四五个拿山货的女人,反复在游人身边叫卖,也有的在桌边坐下休息,临时吃一点东西,多为自己带的干粮。
大半晌的雨停了,阳光从南山顶的云间筛下,温泉山坳四周突然亮了起来,树叶上的水珠泛着耀眼的光。桃源宾馆抖去身上的纱雾,清晰地挺立着,人字瀑的两笔大撇大捺银亮银亮,不停地闪动。游客中忽有人叫道:“真美,好像日本的箱根!”
太阳更加明亮,地面上的雨水痕迹慢慢消逝。沿着马路东行,去看雨后的百丈泉。渐渐的,听见了水流声;随着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看得见远处山顶上垂下一道水流,似一匹素缎轻轻抖动。泉水倚靠的山石黑中透紫,光滑如削。再向前到泉的近旁,便觉得“势如奔马、声如惊雷、溅雪飞涛、喷珠吐玉”的描绘真是十分贴切。
晚上,店家介绍两条登山线路:一为前山行,走慈光阁,步步上山,看迎面景,夜宿北海;二是乘车去云谷寺,凭索道至白鹅岭,到北海宾馆,次日下山,观背面景。两条路线,自然前者为佳,但费力;后者为次,却不致太累。犹疑间,隔壁一对无锡夫妇回来,便过去询问。无锡人道:由前山上去后山下来,整整一天,不算太累,但山上阴雨,无法观景,只是完成任务。问其为何不等一天,答道:就是这个命运,认了。末了,还是劝我们由前山上,问题不大。店家“保镖”也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上山一天跑个来回。”
翌晨五时起床,店家“保镖”做了两碗肉丝面,又找原在北海宾馆食堂上灶的姐夫,向过去的“老关系”写了张安排住宿的便条,要我们带在身上。朦胧中,走来卖茶叶蛋和面包的小贩,妻买了一大包,备作路上充饥。六时半,天渐亮,两步内可看清人面,与妻同行至人字瀑,奔慈光阁上山。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