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里《苏轼的河南》真的是很惊艳的一部小剧,两位演员很专业很投入,因为是很近距离的观演形式,所以演员们的微表情、原声台词、情绪跟进时泛红的眼眶甚至他们鬓角的汗珠都可以带我入戏。最厉害的是整场表演都是在黑暗中的折回型吧台式的舞台上,奔跑,换装,定点都很完美,很难想象这是需要经历了多少次排练才能成就出这么好看的剧目。
整部剧也就三十二分钟,三十多分钟讲不完苏轼的一生,三十多分钟也看不透《苏轼的河南》。整场最刺耳的词是“豁达”,诚然苏先生留下诸多文化瑰宝和精美诗句,然而从1057年一举成名天下知,到1097年被一叶孤舟送至儋州,最后遇救北返途中卒于常州,六道书三起三落,艰难曲折起伏跌宕的一生,最后留给后人的是什么呢?就像我们追问苏轼为什么会葬在河南?就像我们一直以来只自以为的苏轼是豁达通透的人?可有谁是生来豁达?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迫于无奈的豁达?坐在观众席中,在听到苏先生最后的那句“着力即差”时,在听到小长寿的那句“我们该去哪,我们无处可去啊”时,在听到旁白那句“追随他,一直追随他”时,那一刻的我突然意识到,苏轼他也只是一个人,一个看得到阴睛圆缺、感受的到悲欢离合的人,只是后人将他奉为了“神”,是因为我们努力的想要成为他那样的人。哪有什么“明月清风”天生豁达,不过是“雪泥鸿爪”的被迫接受。本想当“挥斥方道”的政治家,离汴京更近一点,结果终其一生都不得志,只能在去世后让家人迁墓魂归洛阳。这些都只是一种可能,但这种可能让我们真正去将苏轼还原成人,当做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去理解真正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