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

作者: 梦逸清秋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23:41 被阅读0次

天刚蒙蒙亮人们已经呼朋唤友的出了家门。

路上不断的遇到从家中出来的人,汇成一条人之小溪,流向河边。

到了河边的人并没有直接进入河中,而是用手去河边的草上抹那薄薄的一层露水,把露水涂到脸上、手臂上、腿上。

毕竟已是五月,露水太少了,稍稍晚了一步的人只能退而求其次的用河中的水来洗脸,洗手臂和腿脚了。有些耐冷的人甚至会直接洗一个澡。

在太阳要出来之前人们已经完成了在河边的洗漱,开始返家。

不是人们都如此迅速,而是太阳出来之后那拥有驱五毒作用的露水就失去作用了。

至于那传说中的端午露水是否有比功效没有证实过,只知道少年时每到端午节早上总会进行此项活动。后来外出求学,参加工作,出嫁,就再也没有机会参加了。

听妈妈说他们现在也不去了,一是河里的水太少了,二是河边现在早已不复当年的郁郁葱葱了,只剩下各种杂草和垃圾了。

从河边回来的路上总是不自觉的去拉扯手腕上和手指上的五色线。那是前一天妈妈择取的五种颜色的丝线绕制而成的,沾水之后变的有一些紧,需要用力把它抻直才会舒服一些。

大一些的孩子通常只在两个手腕上绑上五色线,小的孩子脖子上,脚踝上都会绑。有些人会选择在中指和无名指上也绑一条五色线,就像是一个五彩的戒指。这些五色线要一直带到六月六才能剪掉的。剪掉后或者没到时间掉下来的五色线都要放到下水道里冲走。据说这些被冲走的五色线会变成蛇的。

到家之后孩子们就自行玩耍去了,大人们要准备早餐。

端午节的早餐很丰盛,要煮很多东西。其中必备的白水蛋,咸鸭蛋或咸鸡蛋,有时也会是咸鹅蛋,最少会有一种咸蛋。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食物-蒜,被煮熟的蒜。煮熟后的蒜没有了辣味,却决不算美味,对孩子们来说实在不是喜欢的食物。但是呢,这煮蒜是早餐时必须要吃的食物,最少也要每人吃一骨碌。

早餐的汤是韭菜鸡蛋汤,先把鸡蛋和韭菜炒熟,然后加水炖成汤,也是每人都要来一份。

可以说端午节的早餐是给各种蛋干上了,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炖的还是它。

因为不喜欢煮熟的蒜的味道,所以爸妈们说过端午的煮蒜可以解百毒,所以必须要吃。其他的食物有什么说法到是没有细究过。

大概是与屈原有关吧。曾听妈妈讲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人们在端午这一天要把煮熟的食物放进河里来保护屈原的尸身不被损坏,但为什么都是蛋呀!

上学后才知道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小的时候确实没怎么吃过,不知是家乡那边没这个习惯,还是妈妈懒得或者不会包?前者的原因更多一些吧,至少在邻居和亲戚家中也没有见过。

端午节马上就要结束了,曾经的习俗已经慢慢的消失在了时光之中。往日的回忆原以为早已忘记,要来仍是如此清晰的深埋在记忆深处。

端午节快乐!

相关文章

  • 端午起情思

    端午忆,忆端午 端午至,情思起。 一在床上躺下,便有重重繁杂的事儿向我涌来,勾动起无数心酸的回忆。几度物换...

  • 忆端午

    小时候 端午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赛龙舟,吃粽子,锣鼓喧天 还记得奶奶一片虔诚,求得“龙舟须” 小心翼翼地编织成手绳,...

  • 忆端午

    2018端午 记忆中的端午节,印象很深刻,充满了仪式感:老家是五月初四过节的,传统是为了躲避“红毛”的抢吃...

  • 忆端午

    曾记否,细雨蒙蒙,烟云缭绕。鸡鸣初晓,几多孩童,手系彩线,轻采艾蒿。折几柳条,七彩葫芦,房檐屋下,高高悬挂。小小少...

  • 端午忆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一个节日总会想起曾经儿时在乡下度过的那些久远的时光。 那时候有爸爸妈妈,爸爸虽然长年不在家,但是...

  • 忆端午

    今天再次读了丰子恺的《端阳忆旧》、沈从文《边城》、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关于端午节的记录。比起丰老、沈老、汪老的端...

  • 端午忆

    《端午忆》 文/巴黎望月 钟声敲醒五月的梦,辗转出千年的故事, 乘夏日的暖风,将叶叠着叶包裹温馨,丝线绕绕缠牵念 ...

  • 忆端午

    荣儿 五月五,是端午!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在老家,和父母...

  • 忆端午

    2018年的端午节,是5月18号,前一天是父亲节(17号是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后一天是芒种(19号) 七六上下同...

  • 忆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睡到七点半麻麻电话来,窗 外麻雀,遥远的布谷。我喜欢听布谷,来自山林接着地气的声音,招唤季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端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li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