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亲情想法
《奇葩说》|“妈,我在外面过得不开心”“回家吧”

《奇葩说》|“妈,我在外面过得不开心”“回家吧”

作者: 玻璃一支笔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17:45 被阅读62次
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很有意思,“如果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告诉父母吗?”

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不告诉父母,理由是: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承担和处理自己的不开心,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不开心说出来,让父母添堵,再说,父母的价值观与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很多时候告诉了父母并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如独自消化。

而同意把不开心的事情告诉父母的人说,父母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获得参与感,应该把喜怒哀乐统统告诉父母,让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告诉父母,还是不告诉父母,出发点都是为了爱,是希望父母能够过得好。所以两方的论点从感情的角度出发,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其实,持正方观点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后悔。一个男生说,自己后悔只告诉父母自己保送研究生了、打辩赛又赢了,但是没有告诉父母自己保研的时候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吵架了,打辩赛那两天失眠熬夜身体状况很差。

有个辩手说自己最后悔的事情是,在父亲临终的时候都没有向父亲开放自己的朋友圈,都只是报喜不报忧,父亲与自己并不亲近。

因此他们在反思,觉得为人子女,应该把自己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统统分享给父母,好让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坦诚。

可是在真正的生活里,哪个子女忍心把虐过自己的糟心事儿再传递给父母,让远在家乡的父母除了担心,什么都做不了。时间是个单行线,我想,就算是再回到当初的情况,选择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他们还是不会报忧,只是在整件事情的结果出来以后,复盘的时候会觉得遗憾一下,会觉得当初如果这么做,某些事情就会有更好的结果,更多的只是一种出于感性的愧疚而已,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我们大家的人生中,都是第一次当成年人。

有好多时候遇到很多小前半辈子都没遇见过的苦难和哀愁,一时间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恨不得钻回妈妈怀里再也不出来了。而父母这辈子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的天性就是为子女阻挡一切的不开心,就像小时候摔倒了,赶紧把你扶起来。

回想一下,你在成年的道路上栽过的第一个大跟头,比如遇到烂房东,比如远在外地孤苦无依,比如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下个月的房租都没着落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想大部分人会如实告诉父母自己的处境,爸爸心疼的赶紧打钱过去,妈妈难过的寝食难安,恨不得马上到身边去陪你。

可是更多时候,现实情况是,父母可能也没有更多钱支持你,家里忙的抽不开身,他们根本不可能到你身边陪你。远水解不了近渴,带给他们更多的自责与愧疚。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一定年龄,你会发现,很多做关键决定的时刻,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

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为什么在做这个,而不是其他的,我们一遍一遍的发问,最终只有自己勉强能给出自己答案。潜意识里的自己,希望有人能够陪伴在自己身边,这个人最好当然是父母。

我们短暂地停在原地,我们希望哭在地上撒娇,希望有人能替自己做出决定。

但其实很多微妙的前因后果,只有自己能想清楚,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帮到你,你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才是成年人应该习惯的世界。

小孩子的难过是短期的,最多一个晚上就烟消云散。而成年人的烦恼是长期连贯的,它就像理科卷子做到最后的附加题一样,是需要抓耳挠腮才能解决的。有时候你知道你并不是想放弃,你只是累了,希望有个人能倾听一下,安慰一下你,稍作休息之后再重振旗鼓。

而父母并不习惯已经变成成年人的你。以为你向父母吐露的不好的事情,是希望父母给予解决,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烦恼是一句“回家吧”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说一次。

可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子女想要听到的话,太久时间没有朝夕相对,太长的距离相隔在中间,这个鸿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填补起来的。

所以到了一定阶段,想法会演变成,我不说,你不多想,两边过得都不错,就挺好。

我父母如果有什么事情绝对不会提前告诉奶奶。如果是两个人要回老家探亲,不到踏进院子的那一天,奶奶是绝对不会知情的。这个算不上什么坏消息,但是就是这样的沟通,他们也不敢直截了当地去做,因为他们知道,奶奶心脏不好,提前了多久告诉,奶奶就会提前多久准备房间被褥,每天都会算着来的日子,甚至晚上都睡不好觉。

都说亲情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但是它是这一辈子缠缠绕绕剪不断的烦恼丝,竭尽力量做到不打扰,最后也难以避免关心则乱。

并不是否定对父母喜忧皆报,毕竟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港湾,能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可是中国的父母和子女之间,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很多子女只敢把好的事情告诉他们,而坏的事情选择自己消化呢。

我一个朋友说,他有一次在外地过得不开心,跟母亲吐槽的时候,母亲不住地唉声叹气,甚至在电话那头跟自己一起哭。

我想,成年人在社会的磨砺下亦步亦趋的学着坚强,而父母们并没有同时变得坚强,他们不是因为处理不了孩子的事情才变得脆弱的,我想大多数原因是,心疼与自责,心疼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受这么多苦,自责自己能力有限,帮不到太多。

心理学家说,亲密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自我暴露,把自己好的、不好的、正面的、负面的一股脑儿全部暴露在他们面前。从这个角度说起来,好像隐藏自己真实情绪的现代子女是在有意避免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是在疏远。

而这个反应恰恰是子女在面对事情的下意识处理而已,不完全自我暴露,让父母保留一份安全感,让自己少一分担心。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话说回来,共情的能力,是不与血缘关系相通的,即使是父母,它也是需要在后天过程中学习起来的。

亲情慢慢从疏离走向客气,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已经及格,不需要再学习这一课。而最亲近的人往往最容易想当然的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

学习共情,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首先要先把亲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在自我的定位和处事过程中不断做出取舍,适时而进,适当而退。

如果父母实在没办法陪我们长大,那作为子女的我们又何妨向前迈一步,让父母少一些担心。学着不再撒娇,学着为自己,为父母撑起一片天。

借用傅首尔的那句话,向家里报一句平安,说“我很好,别担心”,说着说着,几年以后,这句话就不再是谎话,变成如假包换的大实话了。


图|综合网络

文|柠儿

相关文章

  • 《奇葩说》|“妈,我在外面过得不开心”“回家吧”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很有意思,“如果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告诉父母吗?” 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不告诉父母,...

  • 请跟孩子站在一边

    “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不会告诉父母?” 这是最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 有网友评论:“说了,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没本...

  • 生活在外地,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拆解《奇葩说:生活在外地,过得不开心,你会告诉父母吗》 一句话总结:傅妈,我服。 分三个方面总结...

  • 妈,很想对你说我在外面过得不好

    下班的时候下大雨,我没有带伞。 看着共撑一把伞的情侣、朋友、父女、母子,突然之间很不想回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出租房里...

  • 工作后,我第一时间屏蔽了父母...

    上一期的《奇葩说》里,有这样一道辩题:在外面过得不开心,要不要告诉父母? 不出意料,大多数人选择不跟父母说,甚至有...

  • 奇葩说不奇葩

    看一个战友写文说,我们的薛兆丰老师去了奇葩说。 我从来不看奇葩说,以为就是一档搞怪的娱乐节目,是给那些纯粹是为了打...

  • 奇葩说不奇葩

    继续昨天的话题。 既然剩男剩女的年龄界限没有统一的标准。那我们就唠嗑一下找对象这回事。 找对象,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

  • 奇葩说不奇葩

    有个小孩子说,我奶奶做了一个蛋糕,特别不好吃,我真实地觉得不好吃,我要不要告诉奶奶。 蔡康永回答说,真诚是一种多好...

  • 2018-11-12

    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昨晚看了奇葩说最新一期,辩题是:生活在外地,我过的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说,不说,大...

  • 父母想知道我们过得不好

    上周末的奇葩说,聊到了一个曾经在我内心身处深为纠结难以释怀的话题:在外面过得不好,要不要跟父母说? 似乎是由于时代...

网友评论

  • 玻璃一支笔:不开心就回家咯
  • yemoumou: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简书朋友,我是老友,希望大家能互相关注,每天分享区块链知识-凘
    玻璃一支笔:@币圈一老友 好的啊,互相学习

本文标题:《奇葩说》|“妈,我在外面过得不开心”“回家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mg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