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窑还是柴窑?这是陶瓷圈里经常有的话题。我在烧制建盏的这些年里,也曾反复思考过电窑和柴窑之间的差异。这个问题关系到我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烧制建盏。
陈慧敏老师现在很讲究大数据分析,如果在网上来个柴烧VS电窑的投票,我猜想支持柴烧的人会更多。首先,柴烧不是简单的用柴火烧,不只是所谓的firewood。就建盏的柴烧而言,它代表的是一整套的宋代建窑工艺,要有斜坡式的龙窑,并用匣钵罩住瓷胎之后再入窑烧,全程燃烧木材,整个过程持续几天时间。
电窑 龙窑那么,严格复制宋代建窑工艺的柴烧,就仿佛自带一种正宗的血统,可以名正言顺地作为宋代建窑的当代遗产出现在我们面前。柴烧建盏在很多人看来,不仅正宗,而且复古。如今,怀旧风盛行,力挺柴烧的粉丝,追求的也是传统工艺背后的复古情怀。
陈慧敏作品:油滴钵型盏柴烧工艺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还有更具体的回馈。燃烧的窑火、匣钵的保护、松木的油脂以及相对缓慢的加温降温方式,确实可以让烧制出来的建盏更加温润,看上去也更古朴。
陈慧敏作品:油滴撇口盏但是,柴烧建盏就一定优于电窑建盏吗?那肯定不是。柴烧和电窑这两种工艺都需要手艺人充分掌握,熟悉不同工艺的流程和特点,做到人和工具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有精湛的作品。有些工艺师用电窑也可以把盏烧得很古朴,有些人用柴窑却烧得很普通。
陈慧敏师傅拉坯 陈慧敏师傅上釉就当前的建盏工艺上来,电窑由于在控制温度和烧制气氛上有优势,所以在釉色呈现上很丰富,各色兔毫油滴、茶末釉、柿红釉,甚至是曜变、彩光,在电窑中都能烧出来。而目前的柴烧建盏,釉色是比较局限的,还未能全部还原出宋代建盏。甚至还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
陈慧敏作品:油滴束口盏应当说,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工艺。龙窑柴烧,是属于宋代的建盏工艺,而且在当时的陶瓷烧造中是先进,并非复制前朝工艺,而是经过了设备和技法的改进;当下来看,电烧才是有这个时代特色的工艺,电窑建盏也会被记录在建盏的发展史中。当然,追求柴烧的传统技艺和追求电窑的新工艺,都没有错,甚至不矛盾,一个是往回溯源,一个是向前探索,不同方向的试验和研究,才把建盏的技艺不断进行填充。
陈慧敏作品:油滴敛口盏我是通过学习电窑工艺才入门建盏烧制的,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因为电窑相对便捷,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看得自己的烧制成果,并且能快速进行调整和改进。目前,建盏在工艺传承、文化传播上取得的成绩,是要归功于电窑的。如果没有电窑,建盏的传承恐怕难以为继。
陈慧敏作品:油滴束口钵型盏虽然一直有尝试柴烧的想法,但是直到今年我才下决心搭建龙窑进行柴烧。柴烧不比电窑,它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工程,而且注定是一个十分辛苦的过程。试想一下,装窑时需要把数百个匣钵搬进只有半米高的窑室,还要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中投柴烧火,并且是昼夜不停的。更大的难题是,柴烧的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柴窑的空间大,烧制数量多,如果对窑位没有清晰的判断,对温度和气氛把控不好的话,很可能会烧出一炉残盏。柴烧过程中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是要损耗掉的,因而,柴烧建盏以及柴烧工艺在今天都是奢侈品无疑。
隔仓窑-雙世柴窑我目前搭建的柴窑,要比宋代龙窑要短得多,分两个仓室,称为隔仓窑。我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雙世柴窑”,雙世表示古今两个世界,同时也是“雙室”的谐音。
天明建盏 展示厅之所以还要尝试柴烧,是因为柴烧中还有很多我不了解和不曾感受过的东西。当我们尝试过新科技的带来的便捷之后,会更迫切想要重新体会原始的造物方式。在人工智能到来的前夜,我们看重的已经不仅是柴烧的成果,更是它的过程。对现代人来说,泥火交融的柴烧,始终洋溢着原始的神秘气息,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艺术。而对于手艺人,柴烧更是必要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