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早些年的教学,还可以感知到自己经常生气的模样, 当学生上课趴下时,当有学生对我的课堂不感兴趣讲小话时,当孩子的分数不令我满意时,当他们的作业不达要求时……,当他们的行为激怒我时,可能就会给学生贴上各种标签:“睡神、目中无纪、马虎潦草、不自重、不进取”,结果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因为我的打击而更努力,更爱学科学习。随着年龄增长、觉悟提高,现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我首先是自己能平静下来感受,再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去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发现他的爱好专长、再和他聊聊在我这门学科上他遇到了什么问题,甚至有时候我会主动联系他的家长,了解在家的学习情况,找到我和孩子、家长能做些什么,共同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状态,很多时候,因为这些具体的行动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学生的喜爱,校园里总能听到一声声热情的“展姐”称呼。
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是在特定场合下的一种行为, 而不是所有的真像或全部。我们只有保持理智,学会包容,不妄加评论指责,并去积极了解真相和全部,才是真正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情形,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指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