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健康纳豆:
豆逗活太健康提倡的是身体的自愈能力、生命的信念自主,主张全息性的从多角度、多维度触及健康问题,上次听您从建筑思维的角度谈及健康时既生动、新颖,又很形象、周全,尤其是当您谈到生命的内外和谐时,感到很是有同频感,所以今天特别高兴能有机会再次与您交流健康问题。
肖主任:
先谢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事实上让我谈健康是有点为难了,因为我是外行,所以我要谈的只是一孔之见,就是我怎么来认识健康。上次在我们的交谈中,你们特别提出一个叫太健康的理念,我觉得挺精彩,太健康比大健康范围更广、外援更多,所以我觉得大健康应该在这些层面有提升。
当谈到大健康要多一点,就是太健康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应该多哪一点?现在我跟你们分享一个健康中国行动,目前正在推动的过程当中,健康的四个转变之一事实上是行动的转变,过去只是政府在倡导卫生与健康,而今天已变成了每一个人的行动,而这每个人的行动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责任。假如我们今天要讲太健康的话,比大健康多的就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人的负责加每一个人的行动才能真正地实现太健康。
在大健康这个领域,空间是一个大的因素,说到空间就一定要谈到宇宙,而那么大的宇宙空间和我们人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中国的先祖们已经描述过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个健康因素是时间,说到时间,可以从远古追溯到今天,但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时间怎么计算?是从生命形成的那一刻算起?那一刻又是哪一刻呢?是精子和卵子交融的那一刻吗?可能还要往前延伸,在精卵结合之时再往前延伸到一定的程度,而延伸的这个程度,与人们的认识有关,当然与各自的行为也有关。所以大健康要从时间之长来考虑。
大健康还涉及到我们身边的万物,比如说生命,比如说非生命,比如说物质,比如说非物质,这种存在一定跟生命有关系。假如要谈大健康就要包括这些内容,但这所有的包括都是在自然与健康的范畴里,没有涉及到社会与健康的范畴。所以大健康多一点,把健康变成责任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社会与健康的范畴。这就是我对太健康的理解。
太健康非厘豆:
肖先生的讲话非常提炼,从大健康讲到太健康,实际上也是这样,太健康必须基于大健康来谈。因为大健康是现在全民的一个共识。早就有讲,有病去医院,未病先防,不治已病治未病等等,这些都是狭义的健康,实际上大健康不仅要包括末病先防,甚至是人的整体生命状态要达成的一个健康水平,而这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明进步相辅相成的,只有社会发展了,才能谈到维度。
今天我们在谈“太”的意向里头,有一个维度,比如说大的向度,可能是空间的,有体量的,在三维的世界里有一个充盈的过程,但好像太又回到了无极状态,就是说最后太不占空间,也不拥有所谓体量。因为“太”它更多的是感叹,说:太棒了!太好了!你太健康了!,太成了一个性情表达,其实我们的太健康,很大程度上是在谈性情合一,因为现在很多疾病是情志病。前一段时间比较流传王凤仪先生的性理扶阳,凤仪学说就是更多地从人的情志入手解决健康问题,甚至谈到从做事情的起心动念,到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凤仪学说已经不是已病未病这个概念了,也不是身体的前因后果的问题了,他讲的前因在物理空间已经找不到它的痕迹,这个前因其实就是那一念的那个点,就是那一点就变成了比一片还要更重要、更关键的事情。所以当我们的科技水平发展到了外太空,我们的狭义研究到了夸克量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物理时空已经被我们全部充盈了,但是有一个东西,只有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意识到了,所谓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无中生有的那一点,那个转念的一点,可能是太健康要去体会和感知的。
肖主任:
好,从一念来讲太健康也很重要。我们如何去转这个念?这跟我们目前对于健康的理解和认识是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定义健康,我们要让健康有名,但是我们现在去定义健康也未必能把健康说清楚,这就是老子说的,名知名非恒名。但是不能说清楚,人们也要有一个基本的轮廓,要在一个范围内去做。实际上我们就要去理解健康,关于健康,联合国有联合国的定义,国家有国家的说法,老百性心里各有各的理解,但是如何将对健康的认知与行为结合起来,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觉得最简单、最普通,能融入心里、融入血液的状态就是和谐。这种良好的和谐状态的表达或者说呈象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内在与外在,包括人的肉体与精神,以及内在器官之间都能够达到较良好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康,健康之大已经包含了我们刚才说到的有形与无形。而社会责任这件事情恐怕不在这个范畴之内,只有在形成了一个人群之后,人们才开始谈自己的责任。因此当我们把大健康与太健康作为一个话题,为的是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去追求健康的时候,在今天这个社会,责任就显得就更为重要了。因为没有约束,人是发散性的,现在从中央政府到社会、到老百姓都在谈健康,每一个个体内心深处到底应该怎么做?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从内心深入开始,每一个人要有这份责任。
所以在这里,我觉得动念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动念是从0到1的哲学过程,而1到多的逻辑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大的产业。所以从0到1的角度来谈健康,这个点非常好。只是0到1在操作层面上要显得难一些。因此今天假设我们把太健康作为一个理念,放到社会层面上让人们接受,并且能够操作形成最后健康的实现,比大健康多的这一点,恐怕用责任加大健康更好把控。
太健康非厘豆:
大健康和太健康恰恰也像中西医结合一样。比如说现代医学强调的是个“大”字,综合医院的配置是大而全,从医到养的系统配置都是高大上的,然而这些都属于后天配置。但“太”更强调它的先天性,就像中医强调的是那个“中”,那个至轻至柔至真至微的点。
最近有一个大片叫《哪咤之魔童降世》,目前已经实现票房35亿了,为什么大家去看魔童?就像为什么大家喜欢去看孙悟空似的,其实是因为孙悟空、哪咤他们都是石头幻化出来的。孙悟空是石头转世,哪咤是灵珠子转世,也是石头转化的,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就那么一点,这一点是日精月华孕育而成的。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向往这种石头所化的生命,觉得它是完型的,是不会死的,是超越生死的。完型态自然就是健康态,所谓健康就是一阴一阳,一健一康,一平一密,作为一个完型体,本身就具足健康,不需要外求。上古之人是不知病的,所以当我们现在说健康的时候已经是将生命与健康分成了两个部分了,已经二了,真健康是一的。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去揣度或者说琢磨健康是我们太健康的入手处。
我自己是学医出身,我了解中西医的结合,最早我恰恰也是从大健康入手的,早在1998年我们就开始做康养,那个时候我们就在大谈大健康,经过这么多年,大家都在不断地从体量上去努力,到了今天,在各个方面已经到了一个极致,大健康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一个塌陷,我用的词是“塌陷”,因为真正的“太”是需要在三维世界推到极致之后,就像石头蹦裂开,她的灵才能出来。 要不,那块巨大的顽石,就像红楼梦里的飞来石,怎么就成了一个通灵宝玉了呢?那一点是怎么出现的呢?
与博鳌老龄产业发展论坛肖主任谈太健康肖主任:
你的话题从说太到说极,实际上在太极之间,在我们通常的观念当中,太是一种属性,它是一个非定量的,没有量纲的,而大是有量纲,大到多少,人们是需要度量它的,大是有边界的。所以在讲到由大健康到太健康的这种理念或者叫概念的升华时,我觉得这里边有很多的丰富的内涵,在未来的研讨的过程当中,如何把这样的理念引导到推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行动的时候能够发挥效能?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思考的点。那么现在我们的健康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实际上我觉得遇到这么几个问题:
一个是文化问题:多元文化和多种文化的融合,让我们今天的社会多了一些急功近利,这种急功近利的呈现,就是图舒服,不想花功。中国有一个字就叫“爽”,人们在追求事儿的时候求爽,时间长了就不爽了。伴着这样的文化的介入,有可能会被一些种族和集团影响或误导,比方说在我们现在的文化当中,小孩们接受到的很多像可口可乐的冷饮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在做表达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漂亮的年轻的女子在跑步的时挥汗如雨,拿着一瓶冰凉的可乐咕咚咕咚一喝,这种表达,会让很多年轻人觉得这很爽、很舒服、很潮、甚至很尚啊!而中国的老人们看着却会说,这是在做死。所以在我们今天的文化中缺少一种指引。很多人会觉得中医这套玩意儿不行,不行的原因是不能马上见效,至于见效之后怎么样以后再说。这让我想起我小的时候,感冒、发炎最见效的办法是吃四环素片,结果很多人吃出四环素牙,这是因为西方在研究四环素的时候,没有研究它以后怎么样。还有就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家当家的是个医生,所以只要我有一点病,赶紧就给我打点滴,打完明儿就好。现在看来点滴是很好、很快,但是点着点着发现,细菌的繁殖能力比药力更厉害,打到最后可能无药可治。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在自然界当中有一种存在,尊重这种存在,彼此之间就融洽、就和谐,这种存在就是健康,如果不按照这个存在来做,可能某一个生物,甚至某一个生命或者某一个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最近一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些人,他们跟我谈了一个概念叫宇宙风度,丰富的丰,度假的度。 宇宙风度是搞水温地质的人研究宇宙之间元素组成的排列和成分多少的比例关系。如果一个地方其比例关系合理,符合宇宙风度规律,那么这个地方就适宜健康,不符合就不适宜健康,从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讲大健康就是宇宙丰度的适宜,当然这还是自然层面的关联。那么按照这样的理论去推论的话,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站在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都存在着它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它的宇宙丰度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那么当我们呆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就能获取到北京这个地区对人体有益的宇宙风度值,同时这个地区在某些方面的缺憾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损害,那么这些损害如何去解决?解决的方法又是什么?这需要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现在的人们也正在追寻这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老祖先们已经告诉我们啦,就是生态环境中的生克原则,这套原则却一直被搁置在哪里。所以我们今天在谈健康,谈太健康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自然法则,把这样的理念引进来,装在心里,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种个体的社会责任,这样彼此之间都有社会责任的碰撞,那么健康的场就形成了,在这样健康的场当中,就可以调动西医的、中医的健康意识与方法,包括情志的、形态的、身体的、饮食的、睡眠的,甚至包括环境的布局、相关产品、运动、起居时间等,这些健康要素在这样的场中能得到很好地和谐匹配,以此促进个体健康、家庭健康、群体健康、社会健康、人类就健康。
我们是从养老这个角度谈健康,如上所说,大家都健康了,就能大大的减少老年人和老年社会所带来的社会资源配置当中的一些资源矛盾,那么就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健康。所以我们是从养老到健康,由健康到我们的饮食健康,从饮食健康追溯到农业,从大健康追溯到环境的健康。我们正在这些方面做着一些工作,今天你们提到了太健康,我觉得我们能更好地从社会责任的角度上再多做那么一点,让大家都行动起来,真正的实现健康中国行动当中的四个转变。
第一、在定位上,由过去的以医疗为中心转变成以健康为中心。
第二、在战略上,由过去的以治疗疾病为主转向为以治疗末病为主。在治疗末病当中既要采取西医的技术,也要采取中医上医治末病的医术。不光是治病,没病之前,没被发现的病也是末病,用现代技术久治不愈的病,也是末病。
第三、在主体上,从过去的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推动,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包括我们的NGO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等。
第四、在行动上,从过去政府的倡导转变成现在每一个社会的元素以及每一个个人的行动,大家一起来解决健康问题。
中国有了大健康,世界就会健康,世界都健康了,人类才会和谐。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这一理念,在这种理下大家才能产生一致性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