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培训,留下了什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我出差,都会有人问我:
“你又去培训啊?”
我都会很自然地告诉对方:“是啊。去某地做某个培训……”
在2010年至2014年初,我在大型服装企业从事培训工作,辗转全国给店长、店员培训《终端门店管理》和《销售技巧》。
那时做培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别人的认可。
对方老板跟我说:“王老师,讲得很好,要多来给我们员工上上课!”
学员跟我说:“王老师,你懂的好多,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样?!”
直到有一天,时任营销总监的老王——那个别人都说我和他很像的牛人,在离任前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如果我离开留下的只是个人崇拜,这是不对的……”
我知道,当时他是在说自己;而我,似乎听到了自己以往做的所有的培训!
当年一直在“培训”的我 当年培训部这一群人(我在右一)我的思考一:培训究竟为了什么?
只要在培训圈混过那么一阵子的人,都会告诉我一句话:
一切以学员为中心!
来,摸着自己的良心,来做一道选择题:
培训是为了?
A、学员 B、钱
你选了A还是B呢?
我经常能听到培训师朋友告诉我:
“我一场培训么,大概是在几千或者几万……”
培训之于这个“我”,它是职业。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变成钱。
这个道理或者说这个逻辑没有错。
不过,若是我再多问一句“对方为什么要给你这些钱呢?”
你八成会告诉我:“那课肯定是要上得好的喽!”
“那怎么样才能课算上得好呢?老板满意?学员满意?学员有用?”
我不会去褒贬哪一种才是好,更不想说有一个什么标准答案。
ITT告诉我的是,培训有多个“目的”和“目标”,我们也许更应该考虑的不是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培训能对几方面都起到的正面作用和价值。
顾宇老(中)和我们在ITT培训现场培训目的:通常是对组织or企业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课程目的:通常是培训师希望让学员学会什么;
学习目标:学员能通过培训输出“有条件、有业绩、有标准”的工作衡量事物;
课程目标:学员能在课程中检验是否“掌握”的行为。
我的思考二:培训现场“瞎搞”真的好吗?
在过往的经验中,培训现场不是别人一脸崇拜或不屑地看着我,就是我一脸崇拜或不屑地看着别人。
极少有让我这么忙的培训。
一会要上台被男人亲……
一会要在台下“教新人”……
老师,我是来听课的,不是被调戏的;还有,到底是你讲还是我讲啊?!
更夸张的是,放完两个视频让讨论,我们都吵起来了,您老也不管管?
就当我们争论不休且各自心怀疑惑之际,顾宇老师一句话讲明其意:
“禁止灌输、保持争议、促进分析!”
是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存在差异。
难道要一直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copy每一页PPT,认真对老师致谢的才叫参与了培训。
这样,对我们自己又留下了什么呢?
参加集中授课最大好处是学员不仅可以提问和回答问题,而且还可以倾听其他学员的提问和解答。
什么是好问题?引发学员思考的才是好问题!
过去,我很羡慕视频里国外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各种跟学生嬉笑,还可以“站没站相”地轻松写意地就把课讲了。
如今,ITT的课堂不也是如此吗?
“新人王”章晶莹看到汪老师(ITT学长说西方自我介绍的桥段)说的时候,她说:“她心里一直在想(其实是期待)…” “为啥说那么多呢?” “示范一下更好呀…” “什么时候示范呀?顾老师把王超同学指给了汪学长,相互配合…太棒了…” “然后,我更期待的是顾老师也上去了,亲自演示CP…不瘦的一对组合,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现在想想,这是不是汪学长想让情节发生的套路呀?不,这可能是顾老师的套路…” 我和“新人王” 章晶莹(这个画风才对嘛)若同样是培训,我想我,或者说我们,应该更愿意参与这样的培训,也能收获更多培训以外的东西。
经历一场“假培训”,获得一次“真悟性”,这波,不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