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俗世之爱到慈悲之爱

作者: 李杨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1-12-27 21:28 被阅读0次

“爱,不再是俗世之爱,而是慈悲之爱;前者是虚妄,转瞬即逝;后者惠及万物,永恒不变。”——《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

这句话很能反映出我近来的向往和心境。

连续很长一段时间,歌唱爱情的流行音乐,甚至几十年前的中外音乐,都不太能够再撩动我的心弦。

起初,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我是怎么了?

竟然对爱情歌曲无动于衷?

要知道,过去很多年里,我像很多人一样,喜欢听各种各样的爱情歌曲,喜欢跟着哼唱、沉醉其中……

爱情歌曲放大了爱情中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其中患得患失的忧伤、浓情蜜意的甜美,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恋爱心理。似乎无论谁都能在那些音乐中找到共鸣。

那么,是我木讷吗?不是。

是我冰冷吗?也不是。

是我不需要爱吗?更不是。

是我看破红尘了吗?远不是。

然而,渐渐地,我不再听爱情歌曲了。为什么?我似乎觉得,它们大多数都太单薄了。与广大的世界、与丰富的人生相比,爱情歌曲所虚构的世界实在太狭小了。

有一阵子,我不很理解自己。直到近来读到这段话——“爱,不再是俗世之爱,而是慈悲之爱;前者是虚妄,转瞬即逝;后者惠及万物,永恒不变。”——我才若有所悟。

原来,我已不再追求俗世之爱,而想往慈悲之爱啊!

原来,我已不再以虚妄为永恒,而想往惠及万物的真正的永恒啊!

无数的人正在为情所苦,或曾经为情所苦。迄今为止,我只见过一个人,说爱情从未成其烦恼根源。我相信这是真的。

从以往的情感经历中成长、超拔,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的。

为情苦过、困过之后,一旦超脱出来,就变得潇洒自在,再也不会懵懂扎进那感情烦恼的泥淖里打滚儿了。

只有真正自由的人才能不困守于爱的世界,而在爱的世界中行走。否则,便要绑架或被绑架,便有各种各样的痛苦。

一旦一个人自由行走于爱的世界,他看见的就不可能只是一人或几人。他爱的世界必定会越来越广大。

李玫瑾老师曾在电视节目中说,当一个人进入花季,真的恋爱的时候,他就开始不自私了。比如,有好吃的给对方留一口。这是爱的扩展。什么时候是成熟的爱呢?当他能对一个陌生人感受到情感和关怀。比如,看到一个清洁工,心想,他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他的家人,不能伤害他。这就是一种博爱。

这样归纳起来,从儿时对父母的依恋到青春期和成年期恋爱,是爱的扩展;而爱的成熟则不是对特定的人,而是对不特定的陌生人所产生的博爱。

我推想,一个人能对越多的不特定陌生人、乃至一切的有情众生产生博爱,这个人就越接近于“佛”吧?

可是回头一想,佛或许不是用来接近的,而是本来就在那里,只待我们发现。

相关文章

  • 从俗世之爱到慈悲之爱

    “爱,不再是俗世之爱,而是慈悲之爱;前者是虚妄,转瞬即逝;后者惠及万物,永恒不变。”——《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

  • 慈悲为智

    爱到深处是慈悲

  • 赶快联系TA!收获友情!

    友情,“无缘之慈悲”,无缘即无条件之意。 无条件之友情,即是世间超越血缘、地缘,出离家园与国家,超越骨肉血亲之爱,...

  • 从激情之爱到伴侣之爱

    fall in love本文的主要观点整理于:《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 & 积极心理学公开课程 伴侣之爱 ...

  • 友情

    友情表示“无缘之慈悲”,无缘即无条件之意。无条件之友情,即是世间超越血缘、地缘,出离家园与国家,超越骨肉血亲之爱,...

  • 明日计划!晚安

    世间之爱唯有父母之爱最为伟大,然而却又爱到不经意伤害。 小朋友假期时间拉长了,父母突然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 从俗

    临近下班时接到的电话多半是需要加班晚上不回来吃饭的,已经习惯了如此。 到晚上八点你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我在打球,...

  • 从俗

    文/张晓风 当我们相爱——在开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清雅飞逸,仿佛有一个新我,自旧我中飘然游离而出。 当我们相爱时...

  • 从俗

    当我们相爱——在开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清雅飞逸,仿佛有一个新我,自旧我中飘然游离而出。 当我们相爱时,我们从每寸...

  • 知足

    大爱慈悲者,必知足。自己足,则顺其自然,顺天行道,做事全然投入,没有杂念,借天气之气,挥自然之爱,为大智慧。 知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俗世之爱到慈悲之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wy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