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
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37度,适可而定

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37度,适可而定

作者: 弘晓随喜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20:11 被阅读67次

    学习笔记:

    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需要在一定的选项内做出决择的时候,有一个数字,非常有用处:37%——你考察选项的总数达到了37%,根据对37%的资源进行研究后,就可以勇敢地得出结论做出判断了。

    在37%的点位上可以做判断,也意味着,考察了总数的37%的比例之后,就不应该——至少是不必要再继续考察剩下的63%了。在应该迅速做出决策的时段做决策,而不是在非要完成全部100%的考察之后。

    所以说,37%也被称为“最优停止理论”。

    比如,买房。买房大计也许关乎到一辈子,做出决策的时间却是特定的,结婚前的一年,或者某一年内的投资项目。而可以作为选项的房源数量,原则上来说也是固定值的。那么,假设市场上在你考察范围内的房源有100套,你是否需要把100套全部看完才能下决心呢?

    最优停止理论告诉你,不用。综合利益因素考虑,考察前37套,就可以做出抉择了。在这个点上停止考察,做出决定,这是成本收益最优的策略。

    一个女孩假如把自己结婚的规划,时间假如设置在从20岁到30岁的选择期,原则上,世界上的好男儿千千万,可选择的也只是有限的十几个。因此,这10年的时间内,在37%的时间点上,也就是在她23.7岁的时候,就可以在自己见过的男子当中做一个选择了。

    计算机模拟10000次后的结果。

    正好像关于柏拉图的传说。

    柏拉图有一次请教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叫他先到麦田里,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的麦穗,但是,整个过程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是听话照做执行的好孩子,结果,他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田。
    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摘不到?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其间即使见到一棵又大又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就错过了;就这样,我什么也没摘到。”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也许,你会说,计算机算法提供的37%这个原则,缺少人性,不近人情。

    但是,无论是数学推演,还是客观统计,还是历史经验,这个数字都是有效的。

    有时候,过于深思熟虑,追求完美,未必是最佳决策法则。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学生问:一件事,想三遍再去做好吗(三思而行)?

    孔子说,不要想三遍了,只要想两遍就可以了(再思可矣)。

    对于季文子这样优柔寡断的人,孔子认为他不必过多思考,37%可以了。

    遇到子路这样莽撞的人,孔子告诫他应该去多听听父兄的意见,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孔子的意见:要把父兄列在37%选项内。

    有的时候,想得太多,非要100%,反而会把自己套牢。

    具体运用时,组合如下步骤:

    1、先定下自己的最基本的满意标准。适可而准。

    2、考察现有的可选方案,考察到37%的资源。适可而止。

    3、在37%的可选方案中,选择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适可而定。

    37%的考量度,作为前进路上的考量武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往粥:1、主题内容:文中主要提到选择策略,即考察点为37%,并以这范围内数据作为依据。文中举了购房案例,比如有类似房源100套,基本看过37套就可以做决定,因为各种考究点基本已在37%里获得选择依据。
        2、感受:在我个人生活中如何应用37%的决策原则?比如我想换一个行业,那么现有行业和新行业之间列出37%的客观、主观对比后,我应该就知道如何抉择了吧。

      本文标题:德真写作训练营001队/37度,适可而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xa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