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事起,家就是自己的港湾,只是这个港湾一直在变,这不,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小时候自己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家里面说什么就做什么,就是不想做也会装出一副要做的样子。那时候家里和三叔住在一间院子里,免不了磕磕碰碰。当然那时候的我老是被欺负,不过这都无所谓,毕竟都是一大家子人。小时候爸爸妈妈都在乡里上班,有时候爸妈会加班,所以我的记忆里就会有爸爸骑着摩托车,后面坐着妈妈,我在中间,一家三口走在那三里多路上的情景。奶奶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自己小时候话又多,不得已,四岁就上了幼儿园,随着爸爸妈妈的上下班,家就在路上。
大一些的时候,妈妈和婶婶实在性格不合,于是我们家就搬到了乡里,住在一个大概没有一间教室大的宿舍里,在这儿大概度过了三年多的时光吧。搬家的过程我不太清楚,因为刚好那段时间我在外地的一个私立小学读书(当然那个学校没过几年也倒闭了),我总是有点优柔寡断,不太自信,也就是这段时间形成的。住的地方离爸妈上班的地方也就几步远,我呢,离学校也好近好近。那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床,闹钟每天叫我起床,感觉每天有好多作业,都是看着表做完的。小学快毕业了,还打了一架(生平第一次打架),把人家打伤了还告诉家里说自己被欺负了(其实本来就这样,我讨厌坏孩子)。这段时间里,我妹妹诞生了,于是乎,家里多了一个成员。
初中没过一二年,家里终于从那个小小的房子里搬了出来,搬到了镇里(乡升级了)的小区里,住上了高端大气的小二楼,爸爸的工作从镇里调到了县里,我呢,也开始了真正的学生生涯,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由于在家的时间总是不多,所以在家的每一天似乎都历历在目。记得高中的时候爸爸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给我送饭;记得补习那年交的学费有好多好多;记得高考是父亲的陪伴;记得高考成绩下来时爸妈脸上堆起的笑容……高中的时候总抱怨家里给的压力太大,这哪里是压力,全都是动力!老妈说,你出去读书,不单单是你一个人,还代表着全家。
大学,离家一千多公里,于是家就是每个周末的那几分钟电话,操着家乡话,声音似乎都带着家里的饭菜味儿。等离开再回到家,才知道家的重要,家的温暖。
这次寒假回来,我明显是有心事,我其实不是很会伪装,相信家里人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他们没有说,给了我自己处理的权力和时间,当然,当我写下这篇的时候,心事确乎放下了大半,心态正了好多,是爸妈给我的鼓励和肯定让我知道该怎么做。按下暂停键的大学生活又要继续了,时间很短暂,但于我,足够了!
从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到一家四口坐着轿车,再到我一人从千里之外赶回家里,都在回家,变的是家的位置,家的距离,不变的是家的温暖,是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