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牵风记》感

读《牵风记》感

作者: 徐小晫 | 来源:发表于2020-09-16 15:26 被阅读0次

    徐怀中老师的《牵风记》早已阅读结束。说早已,也只有过去一整天多时间,既然说早,一是因为仿佛从脑海中结束了那些,大量的描写。也许是因为如书名《牵风记》一样,如牵着风一样划过,飘过。默许,文学作品都会有这样一曲同工的效果?

    这本书,是徐怀中老先生高龄下完成的小说。小说,是在回忆、纪念、不朽那段战争年代的往事。对于,作者徐怀中来说,《牵风记》,恰如其分的概括了老人的沧海心田。老人,回首往事,回首那些经历,特别是在战争年代走过来的文艺工作者,其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跃然于纸上。我始终认为,好的小说,不是被读者所评判的,而是被作者去肯定的。显然,作者大力赞扬了爱情,赞扬的战争没有打垮这一代。回忆了爱情,回忆了人性,回忆了人生。让读者能不能产生共鸣不好说。

    《牵风记》扉页上第一段文字献给给我的妻子。正如这篇看似古灵精怪或者悬而不决的小说,小说的宗旨,是献给徐怀中老先生妻子的。不言而喻,这属于一份情书,一份沉甸甸的内心独白。。。

    说情书,这个意义在徐怀中心中,似乎是宽广,深沉,浪漫的。说宽广,在那个峥嵘岁月里,很多有志青年,报国之志,可以把爱情先放一边,舍身取义,报效军队成为首选。在文中,多次有各种场景,来告诉读者,齐竞和汪可逾,这段革命恋人,把生命托付给军队,托付给成长,用自己对生活的沉淀,对文化的生生不息,对军队火一般的执着来宣泄爱情,肯定爱情出现的恰如其分。

    告诉读者,有一种爱,看似就在身旁,其实是在宽广的距离下,存在并成长。而深沉则是生与死的离别,伟大的爱情终将和生与死相形相随。浪漫,一首琴乐《关山月》,会激起革命将士的灵魂,也可以让一匹战马(摊枣),找到回家的归途。浪漫,不仅仅是在你侬我侬间,浪漫在徐怀中先生心中,早已有了该有的样子。浪漫是富有生命的弹力和张力,是一种看似肉眼看不到,却稳定而又执着的浪漫。那里,有光,可以闪耀自己和爱人,那里有黑夜,但黑夜却给了我应有的光明。

    阅读徐怀中老师的《牵风记》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满篇的魔幻色彩,满篇的革命,满篇的回忆,满篇的泪水。魔幻,不仅仅是语言的魔幻,魔幻也可以是在《牵风记》里,女人们脱去衣物,一起同舟共济渡过黄河的画面感,魔幻也可以是汪可逾制作战地标语笔时,那股工匠精神,就地取材,为我所用的革命拿来主义,也可以是那一颗银杏树下,坐着的汪可逾,她永远都没有死去般的赤子之目,正如那颗银杏般的古老而富有生机活力。这些魔幻,是作者心灵的故事,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人生美好的梦想的一种艺术表白,可歌可泣般的充满革命,充满泪水充盈般的回忆。。。

    革命,在作者眼里,就是奋斗,就是为人类的进步而奋斗,为每个热爱和平的人士而努力奋斗,每个崇尚仁义礼智信般的升华。在战争年代,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成长心态,依然可以把自己做以检视,依然可以有一份浪漫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情怀,不是和平年代才会具有的,在独立人格面前,无论是生与死,无论是多么危难,在中国,就是最危难的时候依然会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我猜想,写作是为谁,那些个齐竞,那些个汪可逾,那些个小夜壶,那些个晋察冀的父老乡亲,那千千万万的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人们,难道读者不会在徐怀中先生的《牵风记》中,隐隐约约看到他们吗,读到他们吗。文学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伟大的人格,需要长时间的修炼。阅读《牵风记》,有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了解了之所以为人的激情,和困境。这激情,来自于家国情怀,而这困境来自于人类共有的逆境。在逆境中,有人舍身取义,有人沾沾自喜,也有人沉默烟流,也有人在使用中国最古老的办法,文字来唤醒自己的良知和他人的良知。

    这是生命的礼赞,致敬《牵风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牵风记》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xh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