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孩子迷上了吃鸡,怎么办?
我决定。。。陪着他玩儿。
我估计此话一出,批评讨伐的声音该不绝于耳了。
“你这是在葬送孩子的前途! ”长辈说。
孩子的前途是啥样的?您知道吗?
王思聪刚带领他的电竞战队拿了个世界冠军。
现在好的游戏主播月入百万,粉丝成群。
Youtube上收入最高的主播也都是游戏主播。
我并不是说想让我的孩子将来去玩儿游戏,
我只是不想在他如此专注一件事情的当下,硬生生地剥夺他的权利和快乐。
“有你这样的妈妈吗?不负责任! ”陌生人说。
嗯,我自己的孩子,负不负责任你管得着吗?
但我其实也为此焦虑过,我的焦虑点很新奇,我怕孩子将来早早地近视眼,早早带上眼镜,不帅了,影响他的自信心。
我们也和孩子斗争过。
各种方式。
断奶式:一下子让家里所有人的手机上不了网。
妈呀,上瘾这东西就像是吸大烟,孩子的“烟瘾”上来了,我的天,食欲不振,浑身乏力,两眼无神,做啥都没了动力,像得了重病一样儿,奄儿了。
行不通。
打骂式:使劲打一顿看长不长记性。
他奶奶实践的。使劲打了一顿,然后把所有手机的游戏都删掉。这是半年前,他还不知道手机的操作,该从哪儿下游戏。半年后他学会了操作手机,哪怕把安卓市场,应用宝,苹果商店都删了,他也能从视频软件的广告里找到吃鸡,然后得意地看着你,下载安装。
行不通。
放任式:使劲玩儿,让你玩儿腻!
他爸实践的。某个周末,他爸气急,跟孩子说,
今天你就在家给我玩儿吃鸡!不准吃饭!不准睡觉!上厕所也就地拿个瓶解决。孩子忽闪忽闪两个大眼睛,没懂。心想,这是宠我呢,还是惩罚我呢?那就玩儿吧。
没玩儿腻,更上瘾了。
行不通。
奖励式:拿游戏当引子,诱导其养成好习惯。
好好吃饭,好好上学,好好睡觉,就奖励他玩儿一局。看似这是很聪明的方式。但是我好像忘了,游戏不是糖果,吃完了就没了。玩儿一局,没玩儿好,还想再玩儿一局,再一局。。。行不通。
我还看各种教育孩子的书,上亲子课,看视频,使劲研究琢磨,到底该怎么办。
各种和孩子斗智斗勇,但他总能出其不意地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目瞪口呆,碰触我自认为不可碰触的底线。
直到有一天晚上,我认真地陪着他玩儿了一局,帮着选址,捡武器,指导他前进,如何隐藏自己,如何击杀敌人。虽然最后没吃鸡,但也让他玩儿得很尽兴。他忽然特别开心地扑上来亲了我一口,说,妈妈我太爱你了!我愣了好一会儿。那天晚上,他干啥都很配合,破天荒地玩儿了两局就不玩儿了,和我一起看书,睡觉。
我忽然明白,所有我试图改变孩子的尝试都是在与他为敌,并没有试着先理解他和尊重他,又怎么可以期待他理解并做出改变。
于是我开始琢磨他为什么喜欢玩儿吃鸡。
现在对于孩子来说,可选择的玩具很多,电视和网络也发达,但外出玩耍的机会很少,除了幼儿园,和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也非常少。
孩子的玩具,堆了整整一个房间。他却极少踏进那个房间,买一个新玩具,玩儿一次两次就不再玩儿;
电视和手机视频,各个当红动画系列他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况且光看动画片儿也没啥好处;外出的话,小县城没有博物馆,也没有图书馆,唯一的一个新华书店,吵吵闹闹,没有什么读书的氛围;
周末去儿童娱乐中心,滑滑梯,钻树洞,玩儿一会儿他也就玩儿腻了;
外出郊游,野餐,爬山?雾霾天不把人呛死才怪;
看电影,一个月能有一部适合小孩子看的电影就不错了;
游泳,也只是周末去一次
。。。
现在都是小区,说是邻居,却都窝居在自己家里,尤其是大冬天的。加之拐卖孩子的事件频发,谁也不敢让孩子单独出去,像以前那样,在大街上疯跑,到别人家找别的小朋友玩儿,成群的孩子一起跳皮筋,丢沙包儿,打弹珠等等,已然成为历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说白了,现在并没有一个可以让他持续专注的事情,也没有可以陪他在现实世界玩耍的伙伴。大人可以做伙伴,但是大人的精力一是有限,二是没有办法真正走入他的世界陪他真正进入他的思维世界。
他以前也接触过其他的游戏,比如打地鼠啊,捕鱼啊,并没有很上瘾,为啥吃鸡就上瘾了呢?因为吃鸡是一个团队游戏,游戏里面的其他人也都是有思维的真人。他玩儿吃鸡从来不玩儿个人战,都是玩儿四个人的,他还特喜欢跟人聊天,说我是个小孩儿,叔叔。。。总是很依赖队友,也从来不会抛弃队友。他很享受这个游戏的过程。
当理解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我开始陪着他玩儿。而当他感觉到被理解了,抗拒不见了,就开始听进去我所说的话,于是开始很配合地按时起床,吃饭,上学,看书,玩玩具,睡觉。吃鸡游戏成了链接我俩亲子时光的纽带,他依然还有一点儿沉迷,但我不再焦虑。
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里面,可见不可见的诱惑,可见不可见的伤害还会有很多。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父母,长辈太容易焦虑。爷爷奶奶那一辈儿,孩子们多,他们并不会讲究什么教育方法,我爸妈是50后,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不多,能够吃饱喝足,顺利长大成家就好了。爸爸妈妈那一辈儿,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他们更多地在抓住自己的机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跃进,会关注孩子的,但不会纠结和焦虑。
我们这一代不一样,从小衣食无忧,经历的是网络时代的变革,来自全世界的,各个地域,领域,阶层的理念铺面而来,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当物质世界满足了,我们开始有更多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教育上也投入更多的关注,于是孩子的每一点的成长,接触的好的坏的事物,或是欣喜,或是焦虑,总是太过担忧。
教育的难题我觉得可能是我们这一代父母的普遍焦虑和困惑。到底哪一种教育理念是最准确的。有人说喝橙汁儿好,富含维c,但也有人说橙汁儿不好,容易胃酸;有人说不应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6个月送去早教,但也有人说孩子不应该太早接受学前教育,天真烂漫的年纪就应该享受这个年纪的天真浪漫,与世无忧。每天我们要接触上白条,上千条新信息,大脑要处理上万条数据。我们真的被搞蒙圈了,到底该怎么办?
我觉得没有一种万能的教育理念是适用于所有家庭的。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如果有一种理念是万能的,那就是爱和理解,让孩子知道,无论他学习好坏,聪明与否,我们都是爱他的;他的行为和改变,无论好坏,都是可以被理解的,错的改掉,好的鼓励;避免不把我们的坏情绪加诸在孩子身上,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影响孩子成为更好的他。
这个社会是在发展中的,我们没有办法为孩子剔除和阻挡成长中的一切坎坷。即使他有一个无忧的童年,一个稍微有点刻薄的数学老师,就可能让他永远讨厌数学这门儿课;即使他求学的路一路畅通,也可能在未来的20年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取代人的许多职业,那他即使名校毕业,成绩优异,依然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即使他碰巧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也可能又出现了一个新兴科技,取代了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文明新的动力。
一切是未知的,生命也是无常的。当我们越早明白这一点,学着放手,越会坦然和平静,越会尝试理解和接受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或好或坏的,与我们有点像,也可能不像的,可爱的不可爱的的那许多点。
正是这许多点拼凑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那个孩子。
我还有那么点儿骄傲的,我5岁的孩子玩儿吃鸡,玩儿得还挺好的呢。
吃鸡吧,少年!妈妈陪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