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问答:关于作家批评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06:54 被阅读0次
    线上问答:关于作家批评

    问: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碎片化阅读的风行,专业的文学批评似乎已远离大众的视野,成为文学领域极少数人的审美批判行为,但有趣的是在文学圈内,作家的批评却悄然兴起,能否就作家批评荐文交流,以便了解当代文学现状?谢谢。

    答:作家批评的兴起,是近几年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并无明确的知识谱系,也少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但致力于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却以个性十足的艺术经验和文字表达,深刻改变着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固有印象。较之以知识求真为目标的学院派批评,作家批评更像是一场以经典重读为媒介、具有“创作”性质的艺术行为。其中蕴含的思想活力和审美经验,能有效反映出当前文学批评的话语变革。如果深入思考这一批评话语的观念缘起,就会发现作家批评在冲击了既有的批评格局之外,也暗含了作家群体对重建文学生活的一种集体诉求。

    文学之于现实社会,从来都不是附庸风雅的点缀。不论是在创作还是在评论,抑或是在作品传播与读者接受等方面,文学都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中。那时的文学轰动效应,反映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学逐渐以另一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这种“文学生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创作、评论和传播模式,而是借助文学与影视的联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文化资本的重新布局等手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文学生活方式。

    在这样的“文学生活”中,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也开始相互交融。“文学生活”的喧嚣扰攘与勃勃生机,同时成为这个时代最为醒目的文化标记。但这种“文学生活”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21世纪以来的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其存在价值主要是为影视行业创造故事和角色。出于迎合读者的需要,很多作者沉迷于通俗文学的故事模式。而这种相对狭窄的创作格局,也容易造成美学风格的单一化,这显然非纯文学作家所愿。他们由文学创作转向文学批评,其实就是想借批评的力量,在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使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更为多样。很多从事文学批评的当代作家,实际上是以一种“向后看”的批评立场,通过开掘文学经典里丰富的美学资源,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学风格。

    作家批评的兴起,唤醒了文学经典重读的当代意识。具体来看,作家批评的当代意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重新发现经典作品的永恒价值,将那些超越时空阻隔的精神财富,转化为驱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比如读《红楼梦》,当代作家不会再像红学家那样致力于考据和索引,而是以勘察世相人心的立场,借助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学与伦理思想去警醒现实。其二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创造性改写。与学院派批评相比,作家批评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实际上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虽然这样的创作可能未必完全符合经典作品的实际情况,但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等当代意识去解读,有时却能最大限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为一部批评文集,毕飞宇的《小说课》以《红楼梦》《水浒传》《杀手》和《聊斋志异》等文学经典为批评对象,叙述多用口语,推论过程悬念迭起,巧思绵延,深受读者赞扬。毕飞宇对《红楼梦》作品“潜文本”的发掘,主要是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展开的。

    可见,以当代意识切入文学经典,会在激起读者参与热情的同时,让文学批评进一步推动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重建。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线上问答:关于作家批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线上问答:关于作家批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yw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