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游踪书法集珍
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二通名碑

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二通名碑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9-05-21 07:53 被阅读0次

                   本文介绍已逝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书丹的二座名碑:

            1、合肥市包孝肃公墓园《孝肃包公神道碑》; 

            2、北京大王庙《重修永定河大王庙碑记》

                                            一、合肥包孝肃公墓园

            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与为纪念包公诞辰1000年而建的“清风阁”毗邻。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于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次年,奉仁宗皇帝命,由包公女婿自开封护包拯灵柩,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的大兴集。1956年,包孝肃公墓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公墓的发掘从1973年3月开始,同年8月发掘工作结束,历时4个多月,共发掘墓葬12座,出土包公和夫人董氏、大媳妇崔氏、小儿子包绶、小儿媳文氏、大孙子包永年等墓志六方,共一万多字,特别是包公墓志洋洋洒洒3000多字,是《宋史·包拯传》的3倍,这为研究包拯生平、政绩和家庭、子孙等情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证资料。同年包公墓迁建于合肥市包公河南岸,1985年又对包公墓园进行重建,1987年建成。重建的包孝肃公墓园,依据史料有关记载和原包拯墓发掘资料设计,园内建筑按宋《营造法式》建造的。

            关于“包孝肃公墓园”和“清风阁”详情,请看本博客专文。

           下图、 包孝肃公墓园 大门

           下图、刘炳森书丹的《孝肃包公神道碑》全貌

           下图、《孝肃包公神道碑》碑阳

            孝肃包公神道碑         全文照录如下:

             宋故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候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包公神道碑 

            宋有劲正之臣曰包公其声烈表爆天下之耳目虽外夷亦服其重名朝廷士大夫达于远方学者皆不以其官称呼之为公公讳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幼则挺然若成人不为戏狎长弥勖历操守天圣五年进士甲科初命大理评事知建昌县时皇考刑部侍郎家居皇批亦高年乐处乡里不欲远去公恳辞为邑得监和州税和邻合肥皇考妣犹不乐行遣公之官公遂解官归养积数年皇考妣继以耆终公居丧毁脊甚庐墓终制服除又二年方调知扬州天长县有诉盗割牛舌者公使归屠其牛鬻之既而有告私杀牛者曰何为割其家牛舌而又告之盗者惊伏进丞大理代还知端州州岁贡砚前守率数十倍取之以遗权贵人公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权御史中丞王拱辰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未几改监察御史建言国家取士用人不得实岁赂戎狄非御戎之策当选将练兵使契丹及还彼之典客曰雄州新开便门欲诱纳叛人刺侯疆事耶公曰诚欲刺之自有正门何必便门也此岂尝问涿州开门耶彼有沮色不敢复言除户部副使往解州经度盐法请一切通商为便公少为刘筠所知尝为奏其族子为筠后又请还筠家向所没田庐皇祐二年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大臣张尧佐挟贵妃以请自三司使拜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群议汹汹公与同列偕上极谏事未即改疏复连入遂罢尧佐宣徽景灵宫二使四年除龙图阁直学士复为河北都转运使广平两监牧地占邢洺赵三洲民田万五千顷多濒漳水公亟奏言为政夺民膏腴为不牧之地非仁厚之意诏以还民徒知赢州以丧子丐便郡得知扬州旋改庐州庐州即乡里也亲旧多乘势扰官府有从舅犯法公挞之自是亲旧皆屏息公性严毅为人不苟合未尝伪辞色以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亦皆绝之至和二年坐保任非其人降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明年还旧官徒知江宁府俄召归进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开封旧制讼碟令知牌司收之于门外却不得迳至廷下因缘为奸公才视事即命罢之民得自趋至尹前无复隔阂京师大水乃言势家多置园第于惠民河上岁久湮塞遂尽毁去中贵人有侵跨河堧为亭榭者自言地契若此验之乃伪增步数劾奏之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嘉祐三年权御史中丞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谏官御史不避二府荐举之人待制以上得至执政私第损休假之日皆自公发之四年除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异时管利柄之臣概以丰财为意公所莅职常急吏宽民凡横敛无名之入多所蠲除六年迁给事中充三司使数日迁拜枢密副使七年五月已未方视事疾作以归辛未遂以不起闻年六十四上幸第临奠輟视朝一日公卿忠党之士哭之尽哀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公之举止以义以正达于几微敷奏明辨娄引大体正色昌言时望弥洽守法持正敢任事责凛凛然有不可夺之节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虽贵如初宦时盖孔子所谓大臣者欤前后奏议为十五卷皆援据古谊究治时病有德者之言公高祖讳业曾祖讳袭俱潜处不仕祖讳士通赠太子少傅祖妣宣氏追封冯翊郡太夫人皇考讳令仪赠至太保皇妣张氏追封濮阳郡太夫人初娶李氏早卒继娶董氏封永康郡夫人子繶先公卒綖一名绶五岁儿也二女一适硖石县主簿王向一适国子监主簿文效以公之薨朝命效为保信军节度推官俾护丧归即以嘉祐癸卯八月癸酉日葬公于合肥县公城乡公城里东村

    铭曰 

             竭力于亲 尽瘁于君 峻节高志 凌乎青云 人或曲随 我直其为 人或善容 我抗其辞 自始及终 言行必一 念虑所至 声乎无穷 维仁能力 维义能果 大奸必摧 不顾细锁 能大其职 弗克远图 昊穹胡啬 维公逝殁 圣主咨磋 都人感怆 惟令名之皎洁 与淮水而悠长

                                                                                                              合肥市包拯墓筹建委员会  立

                                                                                                                                             刘炳森  书

                                                      二、北京“大王庙”

            北京大王庙坐落在北京市丰台区老庄子乡北天堂村西,大王庙坐北朝南,是一座道教庙宇,东面紧挨着西五环南段,西侧是永定河左堤路,北面是地铁房山线。大王庙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总面积132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82平方米。公元1890年永定河在该地的河堤决口,洪水淹至今广安门一带,当时清朝政府的各路官员一起治水,获得成功。光绪皇帝亲自题写了匾额“金堤永固”,慈禧太后也题了一块匾额:“永佑安澜”。各路官员一商议,为保存此匾,便用稳固堤坝剩下的钱及材料修筑了一座“大王庙”,以做纪念。由于是用治水节余款和材料修缮的,大王庙的修建非常简陋,所以又被人称为“”大王庙,这一特点在2003年复建时得到保存,2003年10月,大王庙被公布为北京市“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北京大王庙”详情,请看本博客专文。

          下图、 北京大王庙 山门殿

            刘炳森书丹的《重修永定河大王庙碑记》 碑,位于大王庙山门左侧。碑的北面是沿西墙修建的长约百米的“卢沟诗廊”。本博客有专文介绍“卢沟诗廊”)。

           下图、《重修永定河大王庙碑记》 碑首

            下图、《重修永定河大王庙碑记》碑文上半部

          下图、《重修永定河大王庙碑记》碑文下半部

            重修永定河大王庙碑记             按原碑文照录如下:

    永定河出太原天池伏流至马邑绕雷山阳发为浑泉成桑乾河汇众水经太行东入宛平县界千余里

    洪涛汹涌势同建瓴亦曰小黄河遭水患者屡矣有清二百六十八年溃决七十又八次光绪十六年七

    月七日始天作霪雨连日如注河水盛涨堤左崩决浸溢二百余丈横流湍悍迳趋南苑波捍京门朝廷

    急调役伕派募里民多方鼓舞汇集物料钱粮设官统之高厚堤防因势而疏昼夜趱辦历二月齐心毕

    力遂获成功焉次年朝廷拨给银饷加固坝垛余料筑成是庙风格雍典浑朴帝心嘉悦御赐金堤永固

    匾冀效勤?慈禧太后御书永佑安澜匾以祈水灵笃职大臣题写神灵護佐化险为夷额供奉彩塑河

    神勒石以彰群策群谋加禄於官恩泽昭垂迄今已一百一十四年问庙之所在则颓垣败瓦曾为小学

    教室仓库农场犁锄及於宇下今议葺而新之卜仍旧址临河面西为大殿后殿左右廊庙门周以历代

    治水诗文碑墙镂石钟石鼓於左右镌刻国家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虽庙宇亦寓法制教育之艺术殿

    堂使此古代治水文物重放光辉尚存四座碑记为冯玉祥将军培修金堤洪流得免深入镇威军张作

    霖总司令以工代赈创修汽车大道又北上二号漫口合龙碑钦赐碑也窃念大禹平成天地功在万世

    疏凿之劳龙门尤钜拓以庙后数顷青泥山丘是为息壤辟为玄圃立禹门塑玄龟筑元龟亭中置一石

    作九州山川文皆古篆字后有石船长一丈云禹所乘也来自会稽三面石壁皆禹治水造像古槐禹井

    玉骨黄龙循序於前庙既成规局之高尽其理矣蒙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阁下书题庙额又承张大

    力区长对工程鼎赐指示并拨给专款至于规划实施则端赖刘权来公之创意及诸同仁皆为工程奔

    走经年友善睦洽捐廉助费则大众所目睹者也诚歌盛世民族复兴带砺山河载勳载德恭颂我党仁

    政领导英明顺应民意阐达人权三个代表精神乃华夏之魂魄爰此誌以金石使共知水奔流而人心

    凝聚云尔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丰台区老庄子乡人民政府仝立

                                                             公元二零零四年五月十八日  蔡学仕譔文  刘炳森书丹

                   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公元1937年8月17日-2005年2月15日)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祖籍天津武清,1937年8月17日出生于上海。2005年2月15日凌晨4时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949年11岁时便名扬乡里。1957年19岁时因其文采、书法超众,被当时研究书法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社员。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

            刘炳森是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传统功力深厚,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其出版物总发行量达200余万册,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20世纪70年代,刘炳森所书的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1981年5月,刘炳森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常务理事。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1990年5月荣获日本“富士美术奖”。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许多国家的政府要员,并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院或纪念馆所收藏。1991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8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在艺术观上坚守民族传统的阵地,但又不墨守古人的陈规,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具有新的发展,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毛泽东语)。当然不排斥一切进步和优秀的外国艺术,而且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样式。认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必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多次为灾区、希望工程、慈善机构捐资助学。安徽、河北遭受水灾,分别捐资3.75万元和1万元;为北京慈善协会的孤寡老人捐资2万元;先后几次在家乡武清为希望工程和修桥建设奉献资金累计达130万元。认为艺术家不同于企业家,企业家必须多创造利润,向国家多作贡献,才算是有了好的业绩。而艺术家则是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当艺术作品达到一定的品位时,会带来它的副产品,即经济效益,但这永远是副产品,不能主次颠倒,否则艺术本人和其作品就会一同贬值。

            刘炳森编写有20余种书法专业书籍,出版有《刘炳森楷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千字》、《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刘炳森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刘炳森主编中国隶书名帖精华》等,发行总量近300万册。著有《刘炳森隶书杜诗》、《刘炳森楷书滕王阁序》、《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出版有《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隶书字帖、《鲁迅诗歌选》隶书字帖、等,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编有《选字放大北魏刁遵墓志》等。其作品多次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览。

            下图、刘炳森    隶书作品

             全文完

    原题:(原创)刘炳森书写的名碑    2013-04-20 05:46   发表

    2018.12.31     阅读(1369)| 评论(3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书写的二通名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y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