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京游踪
北京:清代行宫-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北京:清代行宫-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5:18 被阅读23次

        紫竹院行宫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紫竹院公园”内,前临紫竹院公园“大湖”北岸,后接“南长河”紫御湾码头,东侧是明代古刹“紫竹院禅院”,环境十分优美。 

         行宫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万寿寺”(今“北京艺术博物馆”)的下院,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行宫。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记载:“古刹紫竹院者,万寿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钮钴禄氏,在庙中供奉观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苏州城外的水乡修建“芦花渡”,并把原广源闸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庙宇修葺一新赐名“紫竹禅院”,并在西侧修建一座行宫,作为他陪同母后去万寿寺和游逛苏州街的驻跸之所。

       现在的行宫是2010年开始复建的,施工期间我曾来到“紫竹院公园”游览,看到施工围挡很严密,问了值班人员才知道是复建“行宫”工程。不料7年之后,才有时间重游“紫竹院”,“行宫”早已建成开放了。本文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17年9月9日。

         紫竹院行宫分为东、西、中三路建筑,本文先介绍“中路”建筑和室内的《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下图、紫竹院“行宫”入口。(本照片是从网络中复制的,谢谢原摄影作者)

下图、紫竹行宫中路、中门

下图、中门右侧的致远轩

下图、中门左侧的褔荫轩

下图、中门的梁枋彩画和中路最后一座建筑:报恩楼

下图、中路最后一座建筑:报恩楼

下图、报恩楼简介

下图、报恩楼左半部分

下图、报恩楼右半部分

下图、报恩楼正门,室内展览为《长河·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下图、《前言》、《长河》和“第一章”

下图、有关文献

下图、《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

下图、《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

 下图、“第二章”

 下图、双林寺塔(泥塑模型)

下图、玉雕万年大吉葫芦纹带板(20块),1988年在紫竹院公园出土

下图、

下图、白料带饰(20块),1988年在紫竹院公园出土

下图、内务府奏折 1

下图、内务府奏折 2

下图、莊亲王奏折

下图、紫竹院行宫平面图

下图、

下图、潘祖荫画像

下图、王怀庆照片

下图、穿衣镜

下图、因为《崇庆太后万寿庆典图》画幅很长,分为五部分拍摄,这是右起第一幅照片

下图、右起第二幅照片

下图、右起第三幅照片

下图、右起第四幅照片

下图、右起第五幅照片

请看续集:《紫竹院行宫-东路:静逸斋和栖筠斋》

                     《紫竹院行宫-西路:致养斋和天香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清代行宫-紫竹院历史文化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lg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