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各种专家说,想要快乐的秘诀是“降低期待”,或者“不要对外界有期待”。哎呦,生而为人,无欲无求,非傻即神,我辈乃普通之人,可真是做不到啊。或者,射程太远,步子太大,一步走不到彼岸啊。
咋办呢?任凭肆虐的失望的痛苦留在心头吗?显然是不可以的。
所以,我一直在探求,如何应对深入脊髓的期待以及毫不留情的拒绝。如何平衡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期待和拒绝中,不是陷入被动的伤害,而是进入思考和成长的通道呢?也就是化腐朽(伤害)为神奇(成长)的秘诀。
哈哈,我发现,我自己幼稚得很。我想啊,想啊,给自己一个智慧的指令,然而,自己却无法按照既定的指令执行。也就是情绪与实际的行为并不是合一的,自然无法有执行力地执行下去,经常岔了道儿。那怎么办呢?
哎呦,还是机器人好啊,设置好程序,让它咋办,它就咋办,不犟嘴,不谈条件,绝对按照人的期待执行,准确无误,除非嗝屁了!
于是乎,我发现很多人喜欢机器人胜过活生生的人哦。我睁大眼睛看,看他们天天打游戏,抱着机器人,瞪大眼睛看电子产品等等,他们真的就是最快乐的吗?哈哈,他们会发现:世态炎凉,人还不如机器好玩,人还不如电视剧,人还不如小嗜好暖心,人还不如一条狗,人还不如一只猫!哦,哦,于是,他们把情感寄托在机器人、电视剧、小嗜好和狗猫等身上,与他们成为闺蜜和爱人。好吧,不同的生活方式,各得其乐。我且欣赏,不作任何评价。
我喜欢活生生的人,不喜欢冰冷的机器人。因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喜怒无常,而又温暖有爱。活生生的人虽然麻烦,虽然会与自己思想形成冲撞,但是可以形成良性互动,只要真诚在、只要温暖有爱,不断沟通调整,忙碌而不断有新意的生活,岂不是更美好吗?活着本来就麻烦,如何在麻烦中寻找到别人无感受到的持久保鲜的快乐,才是本事呢。
我好喜欢,小时候,我兄弟姐妹三个扮演《西游记》或者《霍元甲》里的人物角色,打打杀杀,爸爸妈妈站在一旁从不会责备我们弄乱了家里,倒是保持微笑,且非常满足地观看我们表演,不时鼓励,还会跟着哈哈大笑。
我们兄弟姐妹三个也会经常拌嘴,吵吵闹闹。爸爸妈妈说:“你们啊,好的是时候一个人似的,生气起来,谁也不让谁,仇人似的!”哈哈,是的,我曾经用小本子记录过,我的弟弟用汤匙偷偷地从一袋捆扎好的糖里挖了一汤匙糖吃了。结果,我告状,爸爸妈妈也没有训斥弟弟,倒是把一包糖拿出来让我们三个一起分了吃。糖很甜,吃糖的时候,我只感觉甜,早已忘记原来我在告状。
至今回忆小时候那些事情,依然感觉幸福满满。不是那时候没有期待,而是期待被流动起来了,不是人想当然认为是固化的要求,而是一个载体,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载体。
期待只是一个信号,它不是坏东西,需要我们妥善对待。如果期待不被谈其色变的心态内化,而是动态的,可以被温柔以待,顺畅流动的结果比我们最初的期待更好,岂不是皆大欢喜。
(未完待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7216948/796ac5da0ea0471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