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做永远不知结果是什么

不做永远不知结果是什么

作者: 阜欣谢健 | 来源:发表于2022-02-19 21:55 被阅读0次

            寒假前的备课过程让我对四下《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两个单元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用字母表示数下的功夫比较多。自从和张海霞老师做课题以来,对于数学史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结合蔡宏圣老师的《数学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案例与剖析》,我发现自己陷入了数学史——知识产生、经过过程——课堂教学这个泥潭出不来了,有了宏观的思想方向,但是真正融入课堂又很难,虽然数学文化研究方向里面有关于数学史融入课堂的几种方式,但我总感觉那几种方式并没有体现数学真正的意义。数学史融入课堂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了解、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家曾经经历的过程,体验数学家曾经走过的弯路——这一点很重要,其实今天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所谓的“错误”都或许在曾经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这不应该叫错误,这是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体验知识!

          说实话,首先,我作为老师对数学史的了解太少;其次,平时的思考也太少了,遇到学生的很好的生成,并没有真正做到处理;第三,我越来越发现,其实小学数学老师比起中学老师应该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小学数学中很多的点都很模糊,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专业性的错误,而关于数学史、数学故事等数学文化类的书籍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不是很适用。所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啊。

            言归正传,鉴于对运算律的理解,我认为不管那一个年级的学生,数学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计算,本册计算的重点就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所以针对本册教材,我做了调整。先进行运算律单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模式进行自学验证有关加减乘除的运算律,然后进行大量的简便计算的训练。关于用字母表示数,再学习时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写出相关运算律的表达方式了,正好也算是对运算律的复习。

            这样打算着,我就开始了运算律的教学,在研究加法结合律时,预设76+88+112学生的第二个思路是76+(88+112)但是,真正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写成了88+112+76(后边称第二种表达方式)。在二班教学时只有丁振宇同学写出了加法结合律的计算模式,我问他提前预习了吗?他说没有。其他同学采用的是第二种表达方式。因为时间所限,二班没有继续进行。

            其实,第二种做法也是值得表扬的,毕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写出来的,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在五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学生采用了第二种做法,我先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表扬,就连平时不爱表现的庞林美都写出来了,我觉得很了不起,所以让庞林美展示的第二种做法,大家也对她表示鼓励。五班出现加法结合律做法的人有殷康禹、杨荣轩、郑建佑,还是比较令我高兴的,但是他们几个的猜想总结的不规范。我一边转一边在想为什么孩子出现了这样不同的情况,后来在孩子们解决问题时,我忽然想明白了,他们想表达的思路是一样的,但是用的方法不一样。他们都想改变运算顺序,用第二种方法的同学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而用小括号的这几位同学学会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或者说关于计算的知识建构比较好。当他们想改变运算顺序的时候,他们想到了运用数学符号——小括号,这样一来,这几个孩子的表现是让我非常高兴的。并且我在让孩子观察这两个算式的时候,殷康禹就说出了本质,实际上这两种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只不过一个用了小括号,一个直接调换了位置。很是为殷康禹同学感到高兴,希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也能继续发挥这样的表现,让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通过这次课堂实践,我忽然觉得,课前“备课”与课堂“实践”之间的碰撞有多奇妙,你想的哪些孩子们不一定能做到,你没想到的孩子们可能会另辟蹊径,并且会做到比你想的要好,这就是课堂生成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老师能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的生成呢?

            两个目标:课前多下功夫做到真备课;遇到生成用心体会,抓好这样的机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永远不知结果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zp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