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世间至恨,绝生之憾:恨不相逢未嫁时

世间至恨,绝生之憾:恨不相逢未嫁时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0-12-17 01:26 被阅读0次

    近代名僧苏曼殊有一首很有名的诗作:“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在道尽内心的无奈与悲哀的同时,也吟出了难得的佳句。当时的苏曼殊在日本,有位叫百助枫子的歌伎对他很是崇敬并示爱,苏曼殊便以此诗回应对方。“乌舍凌波肌似雪”是以印度传说中的神女乌舍来比喻百助,说她步履轻盈如凌波仙子,其肌肤又如雪似玉;“亲持红叶索题诗”是指百助对他诗才的爱戴和一片深情,此处用“红叶题诗”的典故也暗示了百助有向他求婚的经历。然而,诗人已经出家为僧了,心中苦衷不能尽道,虽然钟情百助,也只好对这美妙动人的少女加以婉拒了。诗的最后两句正透露出诗人的矛盾:泪本是有情之物,诗人偏把泪说成是无情;相逢是爱的开始,但却留下了恨的遗憾。诗人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改“未嫁”为“未剃”,一方面说明他内心深处真爱百助,另一方面又蕴含了无限的无奈与哀婉。

    稍有点文学底子的读者都可以看得出来,除了“红叶题诗”的典故外,最后两句系模仿唐人诗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而来。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为白话: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一对明珠以示爱慕。小女子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遂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内,因为它来自你手,那就让它贴附着我的温热的肌体吧。是的,作为女人,最不能漠视的便是一个男人——何况还是自己一直为之心动的男人——的衷情示爱了吧。然而,小女子夫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小女子的夫君就拿着长戟在森严的皇宫里巡卫,作禁军统领,其供职体面而尊严。小女子深知知道你是光明磊落,真心朗朗无遮掩,一片诚意,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没有办法,现在小女子郑重归还你此前赠送别的一对明珠。此时的小女子我两泪涟涟,不能自已,千言万语只归结为一句话:此生最深重的的遗憾就是:我在未嫁之前没能遇到你。

    在文字层面上,此诗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只好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因此不为所动。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乍看语气委婉,实际细细品味,却是态度坚决,毫无商量余地。如此一来,入情合理,让彼此都不至于太尴尬。难怪《唐诗归》(明钟惺、谭元春合编)道此诗:“节义肝肠,以情款语出之。妙!妙!”《而庵说唐诗》(清代徐增编著):“《陌上桑》妙在直,此诗妙在婉,文昌(张籍字)真乐府老手”。《古唐诗合解》(清人王尧衢):“此篇五七言后,以两句结,却有余韵,妙在言外。”

    好了,全诗的解读到此为止,现在只说最后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依笔者看,“恨不相逢未嫁(娶)时”乃自古至今世间男女几乎人人皆有的也是最大的遗憾。人漫漫一生,要说最大的遗憾,那就是没有嫁(娶)对最应该娶(嫁)的那个人。很明显不论按照老天爷的安排还是按现代科学体系下的性格学理论,每一个男人眼里都有其最中意的女人,同样每个女人命运里都有一个最匹配的男人,“天上一颗星,地下一盏灯”是也,然而人生在世,或天南地北,或阴差阳错,乃致要么擦肩而过,要么隔岸而望。这大概也就是从《莺莺》《西厢》到《桃花扇》《红楼梦》所苦苦探寻和追索的一枕诗意的梦想,一缕凄然的幽魂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间至恨,绝生之憾:恨不相逢未嫁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ah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