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尘封已久的大门在英军军舰炮火下打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通过广播响彻全世界,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磨难和考验,最终举起了民族独立的旗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深深懂得“读史而明志,察古以鉴今”的道理。如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想让我们了解国史、国情,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中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和年轻人肩负的责任。
在这门课上,我们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回望历史,看那发黄的历史卷轴上书写着怎样的兴衰往事。在中学也有历史课,但那时的我们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囫囵吞枣般翻阅着历史教材,把一个个年份数字、不平等条约背的滚瓜烂熟,却从没真正体会到这寥寥数语对当时的中国有着怎样沉甸甸的重量。甚至由于中国近代史太过屈辱,把中国不堪回首、伤痕累累的一面展示在我们面前,更多人宁愿学习中国古代史,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里领略泱泱大国屹立东方的风采,收获民族自豪感。
但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给了我们重新了解这段历史的机会。她让我们学会了去正视历史,从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正如老师所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本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老师着重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历程,它让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也是它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抵御外敌、消除内讧。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并没有空泛的讲述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而是为我们细心收集了很多珍贵少见的历史图片、资料,从细节体现历史发展必然的轨迹,让我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些历史人物在我们眼里变得有血有肉。
其实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除了收获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美好的品德。常常听见有人说,当代的大学生要学知识之前,一定要先学做人。老师用心良苦的在每节课前准备了一个思想教育环节,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永恒的母爱、诚信是一种美德、节俭让生活更美好等等,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那些优秀、宝贵的品质都会像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是前人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财宝。
时间转瞬即逝,“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即将迎来结课,回顾这一学期,小组对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精彩的讲解和老师耐心的点评还在耳畔,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收获,每一个人都在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