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上海人的印象向来不好。尤其上海本地人,市侩,势利,小气,鼠目寸光,视天下人皆为乡巴佬……这些都是上海小市民的标签。有些我是听说的,有些我是亲见。自然,上海也有王安忆,但那是文化精英阶层的极少数派。
这几年去上海培训,见到了几幕场景,留存在我心里的这些标签也一张张地被撕去了。
一次是在地铁。上海虹桥高铁站,始发站。去培训中心还要转乘12号线,一个半小时车程。到第二站,座位全坐满了。我的面前站着一个刚上车的年轻人,白短袖衬衫,深色西裤,个头不高,皮肤白皙,看上去挺像一个在上海的某幢高楼里办公的白领。吸引我注意的是,他左手拿着一部电子书阅读器(看形状象是掌阅ireader plus),眼睛一直没离开过机屏上的文字。偶尔他松开吊环上的右手,用手指在机屏上揿了一下,机屏上的一段文字颜色变深了。这是我所熟悉的做笔记的动作。又过了几站,有人下车,旁边的座位空出来了,他慢慢地挪过身体坐下来,眼睛始终专注、投入地注视着机屏上的文字。
一个专注于阅读的人,是美的。
还有一次,也是在地铁。去往外滩方向的繁忙路线(l号线?),假若不是始发站上车,基本不会有座位。一路上,不断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这倒不稀奇,给老人孕妇让座已逐渐演变成一种规则。在我右侧,和我并排站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妇人,她的发型、装束都很普通,普通到看一眼就想不起来的那种。过了很多站,大约有十来站吧,她面前的一位乘客下车,座位空出来了。她朝左右看了一眼,确认没有人更需要这个位子,然后才慢慢欠身坐下。买了票,有了空位就坐本是乘客的权益。可她对待属于自己的权益的态度与举动,令人想到“高贵”二字。
一个不狗苟于蝇头小利的人,是美的。
最近的这次,却是在一辆公交车上。我的邻座是一对中年男女,正在用我一句也听不懂的上海话聊天。中年男女的前座,从她黝黑的肤色、土气的穿着、怯怯的神情以及随身携带的一只篾制的大箩筐,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正宗的“乡巴佬”。行驶途中,“乡巴佬”晕车了,伏下身子干呕,空气中似乎有了一点异味。我原以为,邻座的中年女人会带着厌恶的神情捂起鼻子,或干脆换到后面的空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见到她从包里取出一张塑料袋,塞到“乡巴佬”手里,走到驾驶舱找开车师傅要了纸杯、纯净水,一并递给“乡巴佬”,推开车窗后,又用普通话轻声安慰着“乡巴佬”:“吐出来就好了……”我不禁为自己的小人之心顿生惭赧。
一个能给予弱者悲悯并施以援手的人,是美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