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

作者: 水袖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22:50 被阅读0次

      读《到底是上海人》时,我对那时候得上海人有了一个大概得印象,白与胖,文理清顺,事故练达,而且上海人坏,但是坏得有分寸。

      文章发表于一九四三年八月上海《杂志》第是一卷第五期,收入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流言》。

      原句中张爱玲对一位作者得打油诗有着这样得感触:由疲乏而产生得放任,看不起人,也不大看得起自己,然而对于人与己依旧保留着亲切感。

      我想,由疲乏而产生得放任是对政府得不作为表示失望,因无力改变现实选择了放任自己浑浑噩噩得生活。

      由外国列强开设得租界保护着那些汉奸和高高在上得入侵者,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租界内得中国人也看不起自己得同胞,但是还要保持着基本得礼貌。多么虚伪。

      1943年是全国战争最高潮得时期,上海是全国反法西斯得战争中心。也是外来观念冲击最大得城市之一,被统治了整整八年。

      八年得时间并不足以完全改变本土得社会风俗,但也带来了观念上得冲击。

      比如,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要求男女平等的宣言:公婆有理,男女平权。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看起来就像是痴人说梦一样的黑色幽默。

      对于好坏,张爱玲是这样评价上海人的。

      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的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浑水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的并不过火。

      作为一个被入侵者统治着的上海,人们只能选择尽可能的迎合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夹缝中求生存,改变不了大环境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改变自己,把自己硬塞进一个与自己本就不符的壳子里,变成了外人眼中的“坏”人。

      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了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完人”。

      这是张爱玲自己对于坏的定义。

      在我看来,人永远是先忠于活着,再忠发展,最后忠于文明。

      人性的好坏就像是世间的光影,纠缠不清,相互交错。

      张爱玲对人性的剖析几乎可以说是犀利的,她看透了人性的非黑即白,所以她说上海人不那么幼稚。

      整篇文章写清了当时上海人当时高压的生活状态,新旧思想文化交替的碰撞,上海人的生存之道以及对人性的剖析,即使现在看来都是犀利而准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jw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