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古代称为傀儡戏。相传起源于汉代,到了唐宋时已很发达。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大多演出历史传统戏和神话剧,也演出儿童剧和现代剧,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木偶虽小,却遍及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有它的席位——国际木偶联合会,许多国家都有木偶剧团。法国菲利浦·让蒂木偶剧团已演遍四大洲,1983 年曾来我国演出。中国的木偶剧团也多次出访,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木偶戏根据木偶的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线木偶四类,各有艺术特色。
提线木偶,古代称为悬丝木偶。以福建泉州最为著名。木偶形体约一尺,头部和手脚等关节部分都用线系着,表演者在舞台上方提线操纵木偶的动作。表演难度较大,一般角色有十几条提线,主要角色多达二三十条提线。过去一台戏由四个演员操纵,后来发展成十多个演员演出。演员在幕后对话、演唱,乐曲丰富,声腔高亢刚健,伴奏以小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器。
杖头木偶,古代称为杖头傀儡。木偶形体二尺左右,内装有三根操纵棍,表演者在舞台下面用棍举起木偶并操纵其动作,配合动作进行说唱。北京的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广东的托戏等,都属杖头木偶。唱腔丰富,大多有帮腔,伴奏用打击乐和弦乐。
布袋木偶,古代称手托傀儡。流行于福建龙溪地区。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穿戏装。表演者用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过去常在街头演出的扁担戏,北京的耍苟利子,福建的布袋戏,南昌的被窝戏等,均属布袋木偶。演员用方言说白,唱戏曲曲调,配以乐器伴奏。过去由三人坐着表演,后来发展为多人站着表演,使二十多个角色同时登台。
铁线木偶,也称铁枝戏。原流行于广东,后传入福建。木偶头部用泥土雕塑,躯干四肢以木刻制,手指用纸扎铁丝作成,高十尺余。木偶背后和两臂分别钩上三根小铁枝,表演者用三根竹管套上铁枝操纵木偶的躯干和双臂。这种木偶的身段和手势特别灵活细致,双手能表演撑伞、舞剑、斟酒、拿书、写字、开合扇子、开弓射箭等特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