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种事,两天不动笔,手就生。
一旦成了习惯,每天都写一点,反而不是事儿。
就像长跑一样,起跑阶段最难受,匀速之后,特别是过了身体极限,双腿就是机械的摆动,也感觉不到太痛苦。
最怕变速跑,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减速,最累人。
周末停了两天,再开写,就有点无从下手。
其实有想法,特别是开车路上,或者坐车路上,我的思维最活跃,想法最多,可是一般没法及时记下来,等错过了那个环境,多数时候就忘了当时怎样想。
写作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平时吹牛逼少了,学会了倾听——我把想吹的牛都落到了纸上。
当然,酒后还是没出息,什么牛都敢吹,什么活都敢揽。
酒精刺激,是自然力,我已经放弃抵抗了,只能少参与。
三两酒下肚,我就不是我了——除非不喝。
我很反感自己这一点,也改不了。
喝酒,可能是我们这一代用的最多的一种交流方式。
酒的高光年代,也可能到我们就截止了。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交流方式。
老一点儿的,打麻将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年轻几岁的,手游是主要的交流基地。
这几年来的年轻人,很少有在酒桌上活跃的,酒不喝、话不多——倒是等开席的时间比较热闹,能玩一局吃鸡。
酒风就是作风,喝酒都不痛快,怎么相处!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比较普遍的观点,虽然我批判了很久,但是,一到酒场,还是免不了落入旧轨道。
这种观念不对,也导致了很多悲剧,但不能否认,酒场是一个情感的宣泄场,许多工作生活中累积的压力,在酒后的糊话中得以宣泄。
如果没有酒场,可能跳楼的男人更多。
80年代之前的中国人,成长于比较保守的环境,强调共性,抹杀个性,极少有张扬的个体,多数谨小慎微,谨言慎行。
这种成长经历,导致个体宣泄情感的方式太过单一——也许只有喝酒。
很少有哭的,更没有找心理咨询师的,单纯聊天不容易打开心结。
有首歌叫《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为什么没有《女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社会环境接受女人哭,男人哭则被认为懦弱——少,才需要鼓励;多的,接受就行。
男人不哭,等于把宣泄情感的门给关了一扇,剩下的一扇,可能就是三五好友的酒。
新世纪的一代,成长于思想活跃的时期,从小就鼓励张扬个性,没受过什么委屈。
有什么事,或者当场就发飙了,或者回家找老妈哭了,总之,不在心里憋着。
他们要体验的压抑,一点都不少,但是,少了酒桌这种沟通方式和宣泄途径。
有一回,几家家宴,孩子都是男孩,还同岁,不在一个学校上学。
为了让他们多交流,特意让三个小伙坐在一起。
饭局开始后,大人说话,小孩只顾吃,三个小伙伴互不交流。
大人说,你们聊聊天啊——有什么可聊的,我们又不认识?
就在我们感叹一代不如一代时,一个家长拿出了手机——三个小伙伴瞬间聚到了一起,一个主玩,另外两个出主意,一局过后,换人,规则很明确,也没产生纠纷——气氛立马嗨起来,三个小伙伴的声音能掀掉顶棚。
啊!不是不懂沟通,是沟通方式变了。
游戏可能起到宣泄压力的作用,但是起不到倾诉的作用,而心理压力,最需要的是倾诉——还得有人倾听。
孩子长大后,他们的心理压力,可能更多需要心理咨询师提供支持,很少能从同事、朋友那里获得帮助。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新旧交替的时期,旧的方式逐渐被摒弃,新的方式还没有确立起来,最需要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出现突发问题。
往期文章:
再聊聊规则
九次减刑尘埃落定
郭某某九次减刑到底有没有猫腻
被训傻的感觉记忆犹新
规则,权力和腐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