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如其来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我和儿子的僵局。这个坐在我脚下正哭天嚎地的小人儿,被他奶奶心疼地抱走了。我心神不定的接通电话,宏的声音传来,她气愤地说:“老师,您见过一整个暑假都在培训班度过的人吗?我!我就是!自从放假,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六点,我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语数英我就不说了,书法、舞蹈我忍了,现在竟然又来了一个篮球班,理由又是为我好!说我没时间锻炼身体,早起五六点空气最好......”安抚好宏的情绪后,我心情也跟着有所缓和,她短短的吐槽,让我陷入的沉思。

在接通宏的电话之前,我正跟儿子展开一场关于学走路的较量。我的焦躁来自于跟他同龄的孩子,都开始奋力的蹒跚学步,有的孩子甚至已经独立行走了。我这小家伙就像只蠢笨的小蜗牛,走两步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撒娇、耍赖、哭闹、要抱抱,我狠心把他从地上提起来,小家伙两小腿在半空中一阵乱蹬,坚决不下地。此时此刻的他,正委屈巴巴的手脚并用迅速地爬向我。我抱起他,摸摸他被泪水打湿的小脸蛋,突然想到一个成语——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现在想来,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我们这些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急于求成的家长,再适合不过。我们真该景仰先人两千多年前就悟彻了这一概念。现在但凡学过这个成语的父母,相信没有谁不认同。身处速食时代,一切都变得很快,催着我们变得焦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突然变得急不可耐,希望孩子们能处处先人一步,优秀无比。那些生命中本该快乐去面对的事情,在我们咄咄逼人的压势下,变得压抑和无趣。我们竟然把教育孩子成长这件这么美妙的事,变成了一种可怕攀比。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关注生命的互动,不担心相交的质量,不在意美好的体验,我们拼命去催、去拽、去推、去赶着孩子全速前进!怕孩子晚长个子,各种补品天天补;怕孩子少考了几分,各种题库搬回家;怕孩子少了几项才艺,各种才艺班赶着上......我们不管孩子的内心多拒绝,不担心孩子有多无助,我们义正辞严地告诉孩子,我们这样都是为你好!其实,正在蹒跚学步的他,可能真的是走两步就会觉得累,休息一分钟就好。习惯爬行的他,可能只是不习惯站起来的高度,多试几次就好。讨厌被补习班占满全部假期的她,可能就想自己静静地看几本书,写两三字,每天半个小时就好。相比让她崩溃的篮球班,她更能接受跟爸妈去晨跑,就默默地跟在后面就好!

张文质先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以更美好的生命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教育就应该是不急不躁的去润物细无声,教育就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旅程。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脚步。让教育慢下来吧,慢下来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为了成长去努力的每一秒都有其真实的价值;让教育慢下来吧,慢下来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发现真善美,自己去坚定地攀爬更高的山。

让我们“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复之全之”,改变我们病态的教育方式,让教育回归到生命本质。我决定,从明天起让我的“小蜗牛”儿子牵着我去散步,一步两步,慢慢走......

网友评论